01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症状
1、发烧、厌食、流口水
孩子突然发烧,体温在24-48小时内一下子窜到39-41℃,孩子发烧的同时,还伴有流口水、厌食等表现,有的孩子还伴有呕吐,甚至抽搐。
2、咽喉部有疱疹、溃疡
大概在孩子发烧的1-2天内,孩子的咽喉部会出现灰白色小疱疹、溃疡、化脓性白斑。除了咽喉部,软腭、舌头等其他口腔部位也会出现。
易感人群
疱疹性咽颊炎的感染人群一般都是在1岁到7岁的小孩。但是有的成年人如果出现了某一方面的慢性疾病,或者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也可能会容易导致疱疹性咽喉炎的产生。
如何预防
1.疾病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患儿接触。
2.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保持口腔清洁,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增强抵抗力。
3.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搞好家庭卫生。
4.幼儿每天来园前,家长要仔细观察幼儿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疱疹性咽颊炎临床表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
02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1.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2.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3.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传播给孩子。
如何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工作,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2.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3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吐痰时,将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排出体外,形成带菌微滴漂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造成感染。
主要症状
1.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
2.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
3.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
1.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
2.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3.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温馨提示
1.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效果。
2.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温开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补充营养: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5.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容易侵入。
6.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健体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7.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8.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9.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10.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