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新手上路
- 1
- 12
- 2020-03-27
|
1#
t
T
发表于 2023-07-15 21:08
|只看楼主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近日, 甲流进入高发期, 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 均有学校因学生患甲流而停课。 甲流指甲型流感, 是由甲型流感病*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发生在冬春季。 那么, 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 我们能从症状上区分甲流与新冠吗? 甲流新冠会叠加吗?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甲流呢? 01 甲流典型症状为发热 首都医科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介绍, 流感病*可分为甲、乙、丙、丁 4大家族, 其中甲型流感较为常见, 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 年第7周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 近期甲型流感的来势最为凶猛。 “甲流的潜伏期通常在1~3天, 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 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 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 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王宝增表示, 甲流与新冠 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相似。 “但是, 甲流的典型症状是 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 而感染了新冠病*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 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 “此外, 新冠还可能会带来味觉、嗅觉的异常, 部分新冠病*患者 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 这些症状在甲流感染中相对少见。” “特别是对味觉和嗅觉的影响, 是新冠病*的特点。” “从临床来看, 非重症的新冠患者 发生肺炎的情况比甲流多一些, 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 高危人群而言, 感染甲流后 出现肺部疾病等重症 的案例比新冠少。” 02 与新冠叠加的概率较低 对于甲流与新冠的叠加, 王宝增表示这种情况几率很小, 即使出现, 非高危人群出现危重症的情况 也并不多见。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 都对新冠有了免疫力, 同时感染新冠与流感的概率很低, 即使出现两种病*同时感染的情况, 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危重症。 是否成为危重症 与个人的体质有关, 对于非高危人群, 即使同时感染两种病*, 自身较强的抵抗力 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 “但建议未感染过新冠病*的群体, 还是继续做好防护。” 王宝增告表示, 感染甲流后所产生的抗体 有效期一般为半年。 “近三年来, 很多人没有接种流感疫苗, 也因为较好的个人防护没有得过流感, 所以流感的抗体水平偏低。 近期人群聚集的情况增多, 所以出现了较多感染的报道。” 03 怎么判断自己是感冒还是甲流? 我们平常感染的普通感冒, 指以打喷嚏、咽痛、咳嗽、低热、头痛 和不适为表现的一类疾病, 通常症状轻微而且多数能够自己恢复。 然而流感一般表现为 急性起病、发热 (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 伴畏寒、寒颤、头痛、肌肉、关节酸痛、 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常有咽痛、咳嗽, 可能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 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 也可能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身体出现哪些症状需怀疑是甲流? 特征一: 突发高热,恶寒症状明显。 甲流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会出现发热, 并迅速出现高热发热 常为甲流病人的首发症状, 发热后病人会陆续出现感染的其他症状, 如咳嗽、咳痰。 由于体温上升迅速, 病人常感觉恶寒。 高热一般会持续3~5天, 经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特征二: 严重头痛、全身酸痛。 80%以上的甲流病人 在患病后会出现严重头痛, 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 由于“甲流”病*的侵袭, 释放的*素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 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酸痛, 主要为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特征三: 持续的疲乏,虚弱感。 大多数甲流病人发病后精神差, 感觉到明显的疲乏无力, 极度的疲劳感导致头晕、整天想睡觉, 四肢无力, 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 特征四: 胸部压迫感。 胸部压迫感表现为 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可能是由于病*侵犯呼吸道, 引起呼吸道的感染, 导致气体交换不足, 出现轻度缺氧症状。 04 预防甲流,首选接种流感疫苗 王宝增表示, 预防甲流, 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 “推荐在甲流流行期开始之前进行接种, 一般是10月。 当然在流行期间也可以去接种疫苗。” 除了流感疫苗外, 甲流其他的防护措施 与新冠防护基本相同。 面对流感,“防”大于“治”。 流感和新冠肺炎同属呼吸道传染病, 因此, “戴口罩”、“少聚集” 等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 对流感的防控也同样有效, 具体应当做到: 勤洗手, 使用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 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 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不随地吐痰, 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 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必须前往公共场所或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应规范佩戴口罩。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 (如发热、咳嗽等) 的人密切接触,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应医院就诊, 就诊途中应当尽量避免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那什么时候能运动呢? 王宝增表示, 和感染新冠类似, 感染甲流后休息3至4周再运动, 可以降低病*性心肌炎发生的风险。 一图读懂 ↓↓↓ 图文来源 中国普法 封面设计 张海赟 图文编辑 郑雨亭 责任编辑 李月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