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颠疯图 http://m.39.net/pf/a_6450486.html本文来源:中华儿科杂志,,56(8):-.
肺炎链球菌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内临床和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对此也非常重视,先后发表了数个肺炎链球菌及其疾病相关的共识或指南性文件,本期将刊发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治与防控建议"。这些共识和建议中对肺炎链球菌的危害已有系统阐述,但因为肺炎链球菌致病的特点,文件中陈述的危害与大多数人的个人经验不符,轻视肺炎链球菌危害的现象仍非常普遍。杨永弘教授曾以此为题进行过论述。本文尝试从疾病负担评价理论发展的角度,去剖析肺炎链球菌致病中那些易令人忽视其危害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避免个人经验的误导,理解共识或建议中的内容,认识防控肺炎链球菌疾病的必要性,并能将科学建议付诸于实践。
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及发展
评估疾病负担的理论经历了年前以病死率为主要指标的最初阶段,年开始的第二阶段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ofpotentiallifelost,YPLL)为标志,第三阶段则以年提出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DALY)和年提出的健康生命年(healthylifeyears,HeaLY)为代表的系列指标来评估疾病负担。这3个阶段从单纯考虑死亡损失发展到整合死亡和失能两个方面来评价疾病负担,都是从患者群体出发,考察患者本人的寿命损失和(或)残疾程度,没有考虑到疾病对患者群体以外的人群——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压力。现在主张对疾病负担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疾病的损失和危害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后果"是指疾病的结局,即死亡、失能(暂时性失能和永久性失能即残疾)和康复,还有疾病过程的损失,其中包括个人(健康)损失、家庭(经济)损失和国家(资源)损失。"影响"是指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危害。也就是说,疾病负担包括疾病所造成的患者群体的个人负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
肺炎链球菌致病的临床特点
与其危害易被忽视有关
患者群体为基础的疾病负担评估指标,尤其最初阶段使用的指标易于与临床经验相互印证,评估指标易被医患接受。而综合评价可能与个人经验相去甚远。肺炎链球菌疾病的某些特点导致其危害常被轻视,甚或产生疾病负担评估数据夸大了其危害的错觉。
1.鼻咽部定植与条件致病:
与经典传染病病原不同,肺炎链球菌对人类虽然有肯定的致病力,但感染后并不一定发病。大多数情况下,肺炎链球菌在鼻咽部处于无症状携带状态而被清除,并不会发生临床疾病。研究表明,5岁以下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可达25%~80%,携带时间长短与年龄和血清型有关,而且可存在不同血清型的反复定植。正因为有正常定植状态,肺炎链球菌感染后到发生临床疾病并没有明确的潜伏期。肺炎链球菌的条件致病性特点具有迷惑性。一方面,绝大多数情况下它都不致病;另一方面,当个体具有基础疾病或病*感染等条件时,它常借已定植的有利条件引起疾病,而此时,基础疾病或病*感染等又可能掩盖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再者,"条件"也并不意味着"必然",如儿童发生麻疹、流感等呼吸道病*感染后,容易继发肺炎链球菌感染,病情加重,但并非所有麻疹、流感病例都会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已明确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易发季节、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地区和人群之间有所不同,也可能因时代变化而出现差异,需要卫生研究者予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