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qbdf/脓*症并高铁蛋白血症:是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机会吗?
HalsteadES,RajasekaranS,FitzgeraldJCandWeissSL()HyperferritinemicSepsis:AnOpportunityforEarlierDiagnosisandIntervention?Front.Pediatr.4:77.
1
摘要
我们报道一例婴儿单纯疱疹(HSV)性脑膜炎并脓*性休克病例,表现为极高血清铁蛋白水平。积极的重症监护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尚不能逆转多器官功能障碍。随后的尸检提示噬血现象。由此患儿死亡原因得以明确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由于发生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HLH一样的细胞因子风暴,本病例高度提示脓*症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很可能是死亡的重要早期指标。
2
关键词
脓*症,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HSV,铁蛋白,细胞因子风暴。
3
个案报告
A患者为出生5日女婴,体重2.2公斤,早产胎龄35周,于家中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其母给予数次人工呼吸后通过紧急医疗服务转送至急诊室。一到急诊室,患儿生命体征稳定,随后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进行呼吸监测和进一步查找呼吸暂停原因。收入PICU后生命体征(HR,BP77/44,鼻导管吸氧流量1LPM下为97%)相对正常,活泼、哭闹和呼吸急促。考虑患儿的年龄和呼吸暂停病史,开始排查严重细菌感染。完善基本实验室检查及腰椎穿刺,脑脊液(CSF)显示20WBC/μL(2,RBC/μ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33%。入监护室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50mg/kg/剂量)、阿昔洛韦(60mg/kg/天)和氨苄青霉素(mg/kg/天)。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39,/μL),但其他的血细胞没有减少(Hgb17.1g/dL,WBC8,/μL)。
入院第6小时,患儿迅速出现嗜睡、呼吸衰竭,最后呼吸暂停而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入院第10小时,其他的实验室检查提示肝脏转氨酶明显升高(ALT2,,AST7,),严重凝血功能异常(PT,INR16.6,PTT),血清铁蛋白高达,ng/mL(结果经复查验证),血甘油三酯水平为41mg/dL,此时血乳酸水平显着升高至14mmol/L。
入院第18小时,CSF的HSV-PCR报告HSV-2阳性,C-反应蛋白(CRP)升高(2.09mg/dL)。根据以往类似的病例报告,初步诊断为HS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尽管不断加大升压药剂量(图1B),呼吸和血流动力学仍进行性恶化(图1A),需要反复使用胶体液(生理盐水稀释的5%人血清白蛋白)和血制品(图1C)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至少在40mmHg。30mg/kg甲基强的松龙减轻炎症,同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升血压,患儿病情暂时稳定,此时肾上腺素剂量方能轻微下调(图1B)。
入院第30小时,患儿再次不稳定,为维持MAP目标低限至少达40mmHg,反复使用胶体液扩容。然后,即便如此,仍无法维持目标MAP。同患儿双亲进行长时间讨论,认为病情不可能恢复,遂撤除生命支持治疗。父母同意尸检,报告显示“骨髓和脾脏出现大量含有消化分解的血细胞颗粒,提示噬血现象。HLH诊断指南认为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的组织学特征最为可靠,并且全身性感染也可继发HLH。正如本病例,尸检结果支持诊断HLH。
4
讨论
本病例之所以有趣,是我们发现HSV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情的快速恶化。不幸的是,抗感染治疗又没有明显效果。既往这类患者常被诊断为新生儿HSV相关暴发性肝炎。不同的是,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高达,ng/mL。因此初步诊断为HSV相关HLH。HLH-4指南提出的八项标准中,患儿符合其中五项必要标准中的四项:(1)温度不稳定(患者Tmin35.9°C);(2)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儿纤维蛋白原为94mg/dL);(3)高铁蛋白血症(患儿铁蛋白为,ng/mL);(4)血细胞减少(外周血3系有2系受累);(5)血小板计数×/L(患儿的血小板为38×/L);(6)4周龄的婴儿血红蛋白9g/dL(患儿Hgb为8.1g/dL)。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首次住院并没有贫血。然而,尽管她的血红蛋白急剧下降并保持在约10g/dL,由于进行性乳酸性酸中*,同时输注红细胞悬液(pRBC)以保证携氧能力。入院28小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IL-2受体(sCD25)显示pg/mL(85.3U/mL),远低于HLH-4诊断标准的2,U/mL。虽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并未如预计一样降低。此外,尸检可见噬血现象。因此,如果包括尸解发现的噬血现象,本病例可符合HLH。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似乎合适。有趣的是,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冲击后即入院38小时,血清铁蛋白降至33,ng/mL,CRP降至0.89mg/dL。
若以家族性HLH危险因素而言,父母既往并没有相应的病史,也没有早期意外死亡家族史。虽然不常见报道,但已报告的一系列病例提示高铁蛋白血症有可能广泛存在于新生儿HSV感染。Yamada等报道一男婴出生仅4天感染HSV-I,铁蛋白15,ng/mL,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天)、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1g/kg/天)及换血治疗似乎有效,患儿最后完全康复。Imashuku等报道三例新生儿(年龄3-14天),均符合HLH诊断标准,同样感染HSV,并且均死于MODS。Vladescu等最近也报道三例感染HSV合并高铁蛋白血症(40,-68,)的新生儿(年龄6-10天)。其中唯一的幸存者满足8项HLH标准中的6项,但该患儿并未根据HLH-4指南进行治疗,病情改善得益于使用了阿昔洛韦。
这些病例引发人们的猜想,即高铁蛋白血症可能是播散性HSV感染的特征之一。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HSV感染过程的高铁蛋白血症、HLH或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MAS)?铁蛋白作为一个关键分子对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起限制的作用,血清铁蛋白主要来源于组织巨噬细胞。有趣的是,血清铁蛋白水平大于3,ng/mL的儿科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虽然具体机制未明,促炎细胞因子包括IL-1、IL-6、IL-12、IL-18、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诱导巨噬细胞表达铁蛋白。当然,从儿科重症监护医师的角度,查清楚细胞因子风暴的原因固然重要,但终止它更为必要。
目前已有许多HLH和MAS治疗策略。年,组织细胞学会发表一份草案,推荐依托泊苷和地塞米松为基础治疗方案,至今仍用作HLH的初始治疗,确定性治疗还是需要通过造血细胞移植(HCT)。若确定为基因缺陷所致的家族性HLH,该方案似乎非常合理。然而,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历时数周,而细胞*性药物治疗暴发性休克患者又存在潜在风险。在我们的案例中,血液学与肿瘤学团队对使用高剂量类固醇并无异议,但强调在依托泊苷使用前必须得到实验室进一步确认。依托泊苷可能在急性休克和MAS/HLH中起作用。对此,依托泊苷已在小鼠模型上显示出能够选择性耗尽活化T淋巴细胞的效果。据作者所知,依托泊苷用于暴发性休克患者的安全性尚未见报道。此外,临床上正在使用的另一种免疫调节治疗为血浆置换(TPE)联合IVIG和甲基强的松龙。由于本例患者的体重较轻(2.2千克)而未尝试置管,因此未实施TPE。原本考虑给予IVIG,因家长放弃治疗最终没能采用。
高铁蛋白血症是MAS/HLH高细胞因子风暴最有可能的代表,靶细胞因子包括IL-1,IL-6和IFNγ,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事实上,IL-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已成功用于继发性HLH/MAS/MODS病例。在我们的案例中,因阿那白滞素不在处方集中而无法使用。最后,提供最恰当治疗的关键唯有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尽快明确诊断。事实上,在既往HLH、MAS和高铁蛋白脓*症相关MODS文献中,大部分讨论均围绕区分家族性和继发性HLH,以及治疗上的差异。然而,现在应该是转变讨论范式的时候,首先是建立一个更宽的标准,以满足对细胞因子风暴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紧随其后的才是明确原因。扩大的标准可以伴或不伴MODS的高铁蛋白血症性脓*症(HFS)。扩大后的HFS诊断标准删减了初始无法获得的部分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因此,初步诊断仅需满足临床表现和单项的铁蛋白值升高。鉴于HLH诊断标准的严格,增加铁蛋白升高一项有助于临床研究。HFS标准的简化可能会增加符合初始抗炎治疗标准的患者。提高了HFS诊断灵敏度,但是HLH诊断特异性下降。但是,可以采用分层治疗方法,允许在诊断未确定情况下启动早期治疗。伴或不伴MODS将影响风险与获益,以及更积极的治疗决策,包括阻断细胞因子风暴或进行TPE,随后的基因检测将决定HSCT的决策。不管治疗什么样,我们不肯定患儿是否能够存活,但我们希望这些患者对未来合并高铁蛋白血症的脓*症研究能有帮助。
5
评论
铁蛋白是反应机体过度的免疫活化状态的标记物,与疾病的即刻状态密切相关,有报道儿童铁蛋白3ug/L可怀疑HLH,铁蛋白10ug/L,对HLH具有较好的灵敏性(90%)和特异性(98%)。因此在儿童中,可以通过铁蛋白的检测,对病情进行快速的判断。年英国血液病学学会发布了铁蛋白升高的调查和管理指南,为铁蛋白升高患者的管理提供指导。HLH的治疗一方面是诱导缓解治疗,控制过度炎症状态,控制HLH活化进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病因治疗,纠正潜在的免疫缺陷和控制原发病,达到防止HLH复发的目的。
译文
孙跃玉
校对
郭予雄
绘图
卢少晶
编辑
董俊超陈琦琦
译者简介
孙跃玉
医院PICU副主任医师,儿科内分泌硕士学位,年-现在,攻读南方医科大学儿童重症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学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介入肺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医学会儿童危重症医学分会肾脏替代治疗学组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儿童重症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和代谢学组委员。在专业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等科研课题多项。熟悉各种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危急重症病例的救治,致力于小儿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糖尿病,矮小症,性早熟等)的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