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频繁不可自控的眨眼、耸鼻、摇头甚至怪叫等行为,家长不能一味责怪是孩子的坏习惯,因为孩子的这些举动,有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我国年调查结果显示,短暂性抽动障碍的患病率约为2.99%,而近年抽动症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那到底抽动症是什么?又有哪些原因造成?抽动症对孩子的健康又有哪些危害?
广东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岭南大医生》栏目,医院发育行为科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行为医学委员会委员凌先念作为访谈嘉宾,为广大观众深入剖析解答儿童青少年“抽动症的危害及专业防治”的问题。
抽动症跟多动症是两回事
凌主任,目前家长对抽动症认识误区主要集中在哪方面?
凌先念
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孩子挤眉弄眼,甩手耸肩,小动作多得气人,上课时老师也管不住,以为是多动症?
其实,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的缺陷,同时可能伴有多动冲动行为。学习时小动作比较多,但这些小动作一般不像抽动症那样“奇形怪状”只是动得多(甚至很多多动症孩子只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根本就不多动),但没有令人反感的“抽动”。
而抽动症是指抽动障碍,孩子也常因为不自觉动作多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
就是抽动症跟多动症是两回事,主任,抽动症一般都有哪些主要症状?
凌先念
抽动症跟多动症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来看看抽动症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运动性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眼、翻白眼、张嘴、咧嘴、噘嘴、缩鼻、点头、摇头、耸鼻、扭脖子、甩手、搓手指、挺肚子、抖腿、踢腿等。
2、发声性抽动:清嗓子、干咳声、吭吭声等异常发声,怪叫声是发声性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动物的声音(如猫、狗、鸡、老虎吼)音量逐渐增大。
3、混合型抽动:上述两者症状兼有。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度,主要根据发病时症状、数量、频度、强度、复杂性、干扰性(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抽动症特点:
、约40%左右患者从眨眼、挤眼开始发病
2、轮动性:各种症状之间轮流出现
3、渐进性:由一种症状发表为多种症状,由轻症到重症
4、可因应激、紧张、兴奋、焦虑、压力等心理活动而加重,也可因疲劳、生病等免疫力下降而加重
5、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改变
目前抽动症的发病情况是怎样?发病患者都是小孩吗?
凌先念
抽动症是指不自主的、无目的快速反复出现的肌肉收缩或发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年龄2-2岁,5-0岁最常见,男性多于女性,约4:,90%患者在0岁前起病(举例:我看诊区的患者最小2岁3个月,临床表现为眨眼、咧嘴、面积抽动;最大年龄43岁,频繁扭脖子)
一般来说是在4-2岁这个阶段,而发病症状通常0-2岁最严重。如果不在症状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有的孩子的症状会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甚至伴随终身。对他们的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凌主任刚刚说到,抽动症前期症状多是眨眼、吸鼻子、清嗓子这些,一般家长很容易以为孩子是眼睛或者喉咙出了问题,挂眼科或者耳鼻喉专科。那如果孩子五官都检查过健康没问题,这时候家长应该带孩子去哪里检查,孩子是否是抽动症呢?
凌先念
孩子眨眼有些频繁,有些家长以为是孩子眼睛有问题了,却不以为是抽动症。这个问题确实是家长们常犯的一个误区,因为抽动症的前期症状一般表现为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等症状,孩子的父母不是认为孩子故意捣蛋,就是把孩子的症状当成“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求诊。在临床治疗中,我接触过很多因为被老师家长归咎为“不良习惯”、“坏毛病”或者被误诊为结膜炎、鼻炎而被延误的病例。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真的是眼睛的问题,眼结膜可能充血、水肿、眼睛分泌物多,用眼药水或口服消炎药后可以使症状减轻。但如果是抽动症呢,就是不停地眨眼,他的眼睛并不充血,眼睛也没有其他感染症状,这个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很可能有抽动迹象,就要尽快带着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
抽动症不可自愈!别让无知毁了孩子一生!
凌主任,抽动症前期症状是眨眼、怪叫等一些行为,这个病症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凌先念
最近我在临床诊疗中,就碰到了一个典型案例,一名患儿3岁就发现患有抽动症,但是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到无法控制的阶段。
凌主任,抽动症不及时治疗还会有患者伤害自己的风险?
凌先念
抽动症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长期抽动可引起头面部器官畸形。
2、约50%以上共患ADHD,即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导致注意力障碍,学习成绩下降。
3、严重发声性抽动可干扰课堂纪律,被迫退学,甚至夜晚吼叫声干扰邻居休息被投诉。
4、心理问题:如说脏话、自卑、自残(举例)社会退缩、社交障碍、少数可引起精神阳性体征,焦虑、抑郁、强迫症、心理障碍。
那病情的拖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有多大?
凌先念
、增加治疗的难度。我们接诊的很多抽动症患者,有一部分是病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了,已经有多个抽动症状一起出现了。这样的患儿治疗起来难度要比刚发现时就开始治疗的孩子难一些,治疗时间也需要相对长一些。
2、增加共患病的发生率。很多的抽动症孩子,有40%-50%会有共患病,医院接诊过很多孩子,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孩子都是有共患病出现的,比如多动症的出现,还有出现强迫症,出现抑郁,出现情感障碍,出现学习能力问题等等这些共患病。
凌主任,抽动症可以通过治疗改善吗?这种病症会不会就伴随孩子一辈子了?
凌先念
抽动症确切地说是一种椎体外系运动功能障碍。
如果开始时能积极治疗,大部分孩子都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初次治疗个月内,抽动症状就能得到明显控制。如能接着治疗,一般只要接受2~3个月的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就可以进入维持治疗,逐渐减药,直至停药。不少孩子往往因初期没能坚持治疗而导致迁延,一旦迁延,就可能到了成年仍控制不良。
那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去诊断和治疗抽动症?
凌先念
只要早诊断,早点进行科学治疗,不走弯路,大多数孩子,是可以取得很好的预后的。
我们对这个疾病是倡导:身心同治,包括:、生物疗法;2、物理疗法;3、药物治疗;4、心理治疗;5、行为治疗等等。
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基础,而心理治疗主要是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支持和指导,支持和帮助患儿及家庭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心理治疗往往需要医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充分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那在患儿治疗过程当中,您对患儿家长有哪些建议或者提醒?
凌先念
早期治疗、规范治疗非常重要性:
、孩子的症状表现还不典型时,如眨眼、皱鼻等要及时想到是抽动症可能,而到行为发育专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所以我们强调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及时治疗可缩短疗程,减少治疗费用,显著增强疗效。
2、要规范化治疗:提倡联合用药及综合治疗,如果患儿临床症状较轻,治疗较早,可以只用中药及物理治疗,也能获得满意疗效,以避西药治疗的副作用,病情较重时,建议联合应用西药以快控制症状。
3、疗程要足够。抽动症治疗时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病情会有反复,所以在病情基本控制后要继续服药3-6个月,停药时也要逐渐减量,如果症状再发或加重,则要恢复用药或加大剂量。
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一定要了解抽动症的症状,不可忽视孩子出现的任何异常状况,谨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广东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岭南大医生》栏目医院,全面开展“关爱儿童成长健康”公益活动,活动详情可留言咨询,或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健康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