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九派健康」
寒潮天气降温幅度大,伴有大风,前来海慈医疗集团针推康复中心就诊的面瘫患者人数明显增加。40岁的徐先生一直打喷嚏、眼睛干涩流泪、耳鸣,误以为是感冒,自行服药症状并未缓解。上周三,突然出现嘴歪、舌头歪斜,急忙来到海慈医疗集团针推康复中心就诊。苏莉主任接诊后,通过查体发现患者左侧额纹消失、闭目漏睛、鼓腮漏气,口角歪斜,诊断为面瘫。为排除患者脑部血管问题,神经内科专家为患者进行了会诊,ct检查排除相关危险因素后,苏莉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针灸、拔罐等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治疗一个周期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向家人朋友赞扬中医疗法立竿见影的效果,并向针推康复中心苏莉主任、姜美香副主任医师等医护人员深情致谢。
据针推康复中心苏莉主任介绍,面瘫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该病起病急,患者多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感染史。
针推康复中心设立面瘫病专病门诊,在专方、专药、专有技术、技术方案、专用设备等方面,通过多年的不断总结,已初步形成了以针灸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案。具体包括:
普通针刺:主穴: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翳风、颧髎、下关。急性期: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合谷取健侧;面部穴位浅刺,合谷、翳风采用常规针刺,平补平泻法,轻度刺激。
电针疗法:
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合谷取健侧;所有穴位常规针刺,用平补平泻法,中度刺激,地仓、下关、太阳、阳白、得气后接电针,将地仓(+)与下关(-)、太阳(+)与阳白(-)连接电针仪(苏州产华佗牌SDZ-型),波形:连续波;频率:50-60次/分;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时间:每次30钟。
面瘫专病门诊采用针刺、电针、中药熏蒸、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特色疗法,结合艾灸、中药离子导入,加之科学有效的诊治评价体系、严格的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
面瘫发病15天以内为急性期,发病16天至6个月为恢复期,发病6个月以上为联动期和痉挛期,也称之为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较为轻症的部分患者能自愈,但自愈率有限,原则上是及时发现,及时诊治,以免遗留后遗症,诸如面神经痉挛、面部肌肉联动等。
专家提醒市民,冬季天冷风大,是面瘫疾病的高发期,预防面瘫发生要做好以下方面:
1.避免着凉,注意保暖。季节交替、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或大风天气时,外出尽量戴口罩,避免让凉风直接吹到面部。
2.加强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根据年龄、体质的不同,可选择不同锻炼项目。如年轻人或身体好的选择跑步、各种球类等,年龄大的或体弱的可以打太极拳、散步等,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避免疲劳: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累,休息好,少看手机、电脑、电视。
4.注意预防感冒。过度劳累和病*性感冒也容易导致面部神经肿胀、受压、损害,从而引起面瘫。
5.多吃果蔬。多吃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同时避免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6.面瘫患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心理减压,如:倾诉、听音乐、旅游、适当运动等。
7.面瘫患者注意使用眼罩,滴眼药水、眼药膏等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针推康复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康复医学会推拿技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针灸学会理事会理事,山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委员会委员。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获硕士学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相结合,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省市级科研获奖5项。
擅长:以脑血管病为研究重点,肢体、言语、吞咽、认知等功能障碍的针灸康复治疗。颈、肩、腰、膝、腿痛的针灸康复治疗,头痛、失眠、耳聋耳鸣等疾病的针灸治疗。
姜美香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针灸推拿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任全国儿童中医养生保健专家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针灸学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师,青岛市医学会精诚医学培训中心兼职教师,青岛市科协科普宣传员。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均获三等奖)。
擅长:擅长针推、针罐、针药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及中风、面瘫、面痛、面抽、月经病、带状疱疹、小儿感冒、腹泻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