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会出现眼睛干涩、发红、眼屎多的表现,这是常见的细菌性结膜炎的症状,属于属于中医“白晴疾病”。白晴相当于西医学的球结膜,里层色白而坚韧,相当于巩膜,所以细菌性结膜炎包括在其中。
中医称细菌性结膜炎为风热赤眼,又称暴风客热、暴风客热外障、暴发火眼。由于病位在白睛,五轮学说中白睛为气轮,内应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风热赤眼多与肺和大肠有关。白晴暴露在外,由于突然受到风热之邪侵袭,两者相搏,留于肺部,上犯白睛而发风热赤眼。如果素来肺经蕴热,病情就更重。
风热赤眼是指外感风热而猝然发病,患眼处发红干涩、发痒疼痛、发热流泪、眼屎多且黏稠,患者自己能感觉到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小便发红大便秘结排泄不利等症状,眼睛发红是最基本的临床表现。多发于春季、夏季和秋季,手帕、毛巾、水、手通常是传染细菌的媒介,比如一些公共场所、集体生活场所。大多数人都是两只眼睛同时患病,突然发病,3至4天症状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轻,通常情况下及时治疗1到2周会痊愈,否则久拖不治或没有正确施治,可演变为慢性病。
一.内治法
内治基本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有3个证型,临床应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
1.风重于热证:眼睛痒涩刺痛,羞明流泪,眵多黏稠,白睛红赤,胞睑微肿;可兼见头痛,鼻塞,恶风;舌质红,苔薄白或微*,脉浮数。代表方:银翘散加减—疏风清热。方中重用金银花甘寒芳香,清热解*,辟秽祛浊,连翘苦寒,清热解*,轻宣透表;薄荷辛凉,发汗解肌,除风热而清头目,荆芥、豆豉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薄荷相配,辛散表邪。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祛痰,解*利咽,竹叶、芦根甘寒轻清,透热生津。甘草调和诸药。若白睛红赤明显,可加野菊花、蒲公英、紫草、牡丹皮以清热解*、凉血退赤。
2.热重于风证:目痛较甚,怕热畏光,眵多*稠,热泪如汤,胞睑红肿,白睛红赤浮肿;可兼见口渴,尿*,便秘;舌红,苔*,脉数。代表方泻肺饮加减—清热疏风。方中生石膏、*芩、桑白皮、栀子清泻肺胃火邪;羌活、荆芥、防风、白芷、连翘祛风散结消肿;赤芍活血消滞;木通清降通利,导热下行,使热从小便出;枳壳理气下气,肺气下降则肿消;甘草调和诸药。白睛赤肿浮壅者,重用桑白皮,酌加桔梗、葶苈子以泻肺利水消肿;可加生地*、牡丹皮以清热解*、凉血退赤;便秘者可加生大*以通腑泄热。
3.风热并重证:患眼炊热疼痛,刺痒交作,怕热畏光,泪热眵结,白睛赤肿;兼见头痛鼻塞,恶寒发热,口渴思饮,便秘溲赤;舌红,苔*,脉数。代表方防风通圣散加减—疏风清热,表里双解。方中防风、荆芥、薄荷、麻*轻浮升散,解表散寒;大*、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桔梗、石膏清肺泻胃。川芎、当归、芍药和血补肝。*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结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白术健脾而燥温。若热*偏盛,去麻*、川芎、当归辛温之品,宜加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以清热解*;若刺痒较重者,加蔓荆子、蝉蜕以祛风止痒。
二.外治法
1.可滴用清热解*滴眼液或抗生素滴眼液,清热解*可选择鱼腥草滴眼液,每日6次,症状严重的每小时2次;抗生素滴眼液可选择0.1%利福平滴眼液、0.25%氯雷霉素滴眼液或0.3%妥布霉素滴眼液、0.3%氧氟沙星滴眼液。
2.可选用蒲公英、野菊花、*连、玄明粉等清热解*之品,煎水洗患眼,每日2~3次。
风热赤眼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应注意预防隔离。
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脏毛巾揉擦眼部。
2、急性期的病人所用手帕、毛巾、脸盆及其他生活用品应注意消*,防止传染。如一眼患,另一眼更须防护,以防患眼分泌物及滴眼液流入健眼。
3、禁止包扎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