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江西省的北部,是一个位于鄱阳湖岸边的小村子。记得小的时候,家乡流传着一句谚语,叫做“抢秋抢秋,不抢就丢。”从字面上来看,好像是要抢什么东西,如果不抢的话,很容易丢失殆尽。的确如此,这句谚语说的是一种植物,因为它的生长期非常短暂,所以,人们必须抓紧时机采收。看到这之后,你是不是感到很好奇呢?这究竟是什么植物呢?别急!接下来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这种植物就是葛仙米,它属于藻类植物的范畴,具有喜暖耐荫的特点,主要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等地。尤其是在鄱阳湖一带,这种植物十分普遍,经常出现在河边的沙石里,或者是水塘的杂草间。除了葛仙米这个名字以外,它还有很多别称和俗名,比如在四川省的境内,人们都叫它水木耳,或者是田木耳。而到了江浙一带,人们则叫它天仙米,或者是天仙菜。不过,流传最广的还是葛仙米这个名字,关于它的由来,与道家祖师葛洪有一段不解的渊源。
相传在晋朝时期,道家祖师葛洪隐居在南土一带,他整日里采药炼丹,修德养性,过着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有一年夏天,当地遭遇了一场大旱,数月间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死走逃亡,一派凄凉惨烈的景象。见到这种情景,葛洪心若火焚,他有心帮助百姓解除疾苦,却没有太多的能力。有一天早上,他无意间走到水塘岸边,发现沙石里有很多圆圆的东西,它们通体透亮,有的是蓝绿色,有的是黄褐色,还有的是黑灰色,看上去就好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葛洪感觉十分好奇,便用手采捞了一些,拿回去用清水熬煮。结果很出人意料,这些小东西煮熟之后,变得软软的,滑滑的,还带有一股清香的气息。葛洪拿起一个放进嘴里,感觉软糯爽滑,十分的美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葛洪每天都去采捞这种东西,并用此代替粮食充饥果腹。几天下来,他的脸色变得红润而光泽,身体也变得更加强壮了,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很多岁。于是,葛洪便把这种东西介绍给附近的老百姓,让他们用此填充饥肠辘辘的肠腹。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家纷纷采捞那种东西,用它度过了这场灾难。后来,人们为了感激葛洪的恩情,便将那种东西定名为“葛仙米”。
葛仙米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根据《湖北野生药材名录》中的记载:“葛仙米,又叫天仙米,它属性微凉,味道略甘,具有清热降火和益气明目的功效,能够治疗胃肠疾病和眼部炎症,比如像消化不良,小儿食积,结膜炎,夜盲症等等。”除此之外,葛仙米还可以当做外用药材,据说民间常用它治疗水火烫伤和痈肿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