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膜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寨卡病毒流行及诊断方法
TUhjnbcbe - 2025/7/23 17:03:00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www.kstejiao.com/m/

病原学:

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nm,有包膜,包含个核苷酸,编码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

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播途径:1.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埃及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也可携带该病毒。2.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虽然可检测到寨卡病毒,但尚无感染病例报告。3.寨卡病毒可通过输血和性传播。

易感人群:

由于没有疫苗,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12天(也就是叮咬后2-12天发病)。大多为隐性感染,约20%-25%出现临床症状。该病起病急,多为低至中等度发热,伴有斑丘疹,关节痛(手和足小关节为主),非化脓性结膜炎。其他症状有肌痛、头痛、眼眶痛、乏力等。少见症状有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多在2-7天内缓解,很少引起死亡。妊娠期感染可能会引起先天性小头畸形和胎死宫内。

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RT-PCR检测核酸,发病后7天内阳性率高。(2)病毒分离培养。(3)抗体检测(美国Novabios):在发病1周左右,能够在血清中检测到IgM抗体。但IgM抗体与其它黄病毒如登革热、西尼罗病毒等有交叉反应。蚀斑减少中和试验90%临界值(PRNT90):检测寨卡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不会和其它黄病毒出现交叉反应。确定诊断标准符合流行病学史和相应临床表现者,如果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病毒,或中和抗体恢复期(发病后2-3周)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便可确诊。

1
查看完整版本: 寨卡病毒流行及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