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机体内外环境的分界,具有屏障、吸收、分泌、感觉和体温调节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外界环境中的许多致病因子可对皮肤、黏膜造成损害,皮肤、黏膜的损害称为皮疹。病*、细菌、药物、虫媒叮咬、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各种理化因子均可引起皮疹。在病程中伴有皮疹发生的感染性疾病,统称为出疹性传染病。出疹性传染病有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和伤寒等。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原和皮疹。临床医生应掌握发疹性疾病的时间、季节、规律和特点,重视皮肤、黏膜的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传染病信息》:年1期:感染性皮疹的诊断思路。其他参考资源:
1.网络资源。
2.近20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一句话速记
1引起皮疹的常见疾病
1.1感染:
①病*感染:麻疹、风疹、水痘一带状疱疹、单纯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AIDS、幼儿急疹、天花、猴痘、病*性出血热及手足口病等;
②细菌感染:猩红热、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炭疽、丹*、类丹*、麻风及脓疱疮等;
③螺旋体感染:梅*、回归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④立克次体感染:落基山斑点热、恙虫病、斑疹伤寒、蜱传斑点热及立克次体痘等。
⑤支原体感染。
上述感染性疾病中,病*感染较为多见。
1.2药物性皮疹(药疹):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药疹的药物有:
①抗生素类,抗生素多可导致药疹,以青霉素和链霉素最常见,其次是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和土霉素等;
②磺胺类;
③解热镇痛类;
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甲丙氨酯(眠尔通)、氯普隆吨(泰尔登)和苯妥英钠等。以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引发者最多;
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素、蛇*免疫血清和狂犬病疫苗等。
此外,临床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药疹。
1.3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性疾病:
此类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过敏性紫癜、多形红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及银屑病等。
1.4恶性肿瘤:
此类疾病如鲍温病、基底细胞癌、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1.5其他:如新生儿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缺乏等。
2感染性皮疹的发病机制
感染性皮疹的发病机制有如下几点:
①病原体对皮肤细胞或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如疱疹
病*的水疱性皮疹就是一种由于病原体直接侵入皮肤,由多核巨细胞和包涵体引起的炎性反应。
②细菌*素所致,如猩红热和中*性休克综合征。
③自身免疫反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肌炎。
3感染性皮疹的形状和特征
临床可分为斑疹、斑片、丘疹、水疱、瘀点、瘀斑及结节等几个类型四。感染性皮疹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有以上基本形态中的两种或多种同时存在或先后演变,如水痘和手足口病等。药疹和丘疹性荨麻疹亦常有多种形态皮疹同时存在。
3.1斑疹、丘疹及斑丘疹:引起斑疹、丘疹及斑丘疹的有细菌、病*、立克次、真菌、药物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3.1.1斑疹为皮肤黏膜的局限性色素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l~2cm。斑疹因发生机制及表现不同分为炎症性红斑、血管性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等。炎症性红斑因感染、理化刺激使真皮内血管暂时扩张形成,压之褪色,见于猩红热等。
3.1.2斑块:为扁平的、隆起皮面的直径大于2cm的皮损,可由丘疹增大或融合而成,如荨麻疹样皮疹。
3.1.3丘疹:为局限性隆起皮面的皮损,直径小于0.5cm。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积、炎症细胞浸润形成。丘疹表面可以是尖的、圆的或扁平的;颜色可以是红色、紫色、*色或白色。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隆起的为斑丘疹。
3.2水疱和大疱:为局限性、内含液体的隆起性损害,水疱直径一般小于0.5cm,超过0.5cm为大疱。水疱可位于角质下、表皮内或表皮下,可变成脓疱或大疱,疱壁紧张或松驰。引起水疱的有细菌、病*、立克次体及药物过敏等。
3.3瘀点和瘀斑、紫癜:引起瘀点和瘀斑的疾病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药物过敏及败血症等。引起紫癜的可见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4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皮损,直径大于0.5cm,较深。与丘疹的鉴别:病变范围较丘疹深而大,结节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中,由炎症细胞浸润或代谢产物聚积而成。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溃破形成溃疡,愈后留疤痕。引起结节的疾病有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症、结节性非化脓性回归热性脂膜炎、淋巴瘤、风湿热、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3.5风团:为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存在时间短,一般于数小时内消退。为粉红色、暗红色或白色,大小、数目不等。形状可为圆形、环形或回形。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常伴有痒感,多见于过敏性疾病。
3.6脓疱:为内含脓液的局限性皮肤隆起,大小不一。脓疱可以是感染性的,如脓疱病或疖,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的,如脓疱型银屑病。
4感染性皮疹的临床诊断
皮疹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是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除感染性疾病外,一些非感染性疾病,
尤其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皮疹也较为常见。临床诊断要点如下。
4.1病史的采集:
尤其要注意传染病接触史、疫苗接种史、既往患病史、过敏史、服药等与皮疹的关系。皮疹可见于各系统的众多疾病,各种疾病有不同的发病经过,有急有缓,短者数小时或数天,长者数月或数年。有的首次发生,有的反复多次出现。因此,必须详细了解现病史和既往史。对于因感染而发生的皮疹,要了解各种发疹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及接触后发病的期限。人体感染多数传染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是感染发病的主要对象。但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发病对象有向大龄推移的趋势,如麻疹和流脑。同时传染病在临床方面也有一些变化,一些传染病临床表现减轻,典型病例减少,轻型不典型病例增多,如麻疹和猩红热。
4.2伴随症状:
在诸多伴随症状中,有无发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发热可见于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不仅要注意发热的程度、热型和时间,而且要重视皮疹与发热的关系。多种感染性疾病与皮疹两者间有一定规律,两者会同时出现或先发热后有皮疹。
4.2.1发热到皮疹的大致时间:发热第1天出现皮疹的为水痘、风疹,第2天为猩红热,第3天为天花,第4天为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幼儿急疹,第5天为斑疹伤寒,第6天为伤寒。
请参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