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逐渐由凉变寒,走进幼儿园的教室,发现好多孩子已经缺席,作为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期的秋冬季节一个不小心孩子们就极易被传染,导致生病不得不在家休息,为了孩子们每天都能够健康开心地入园。我们总结了一份秋冬季疾病预防的全攻略,希望老师们可以转发给家长,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伴有咳嗽、眼结膜炎等症状,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发病季节:冬春季节为主。
因目前尚无治疗麻疹的特效药,所以疫苗接种是最佳的预防措施。另外,还要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
2
诺如病*
这是一种非病菌性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学校、人群密集等场所,通过接触、水源、食物呼吸等途径均可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
因为5岁以下的孩子检出的概率高达15%,所以提前的预防很关键。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外出后,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增强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如果孩子已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带病上学,待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再复课。
3
轮状病*
每年9月到次年的1月都是秋季腹泻的高发期。这是由轮状病*引起的急性肠炎,虽然一般7~10天就会自愈,但也不能忽视引发的脱水问题。
此种疾病症状一般为先吐后泻,多次排水样便,而且会持续低热。预防和治疗脱水是应对秋季腹泻的重中之重。除了为孩子补充水分保证饮食卫生外,接种轮状病*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和肛门周围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手口接触传播,但打喷嚏的飞沫也是危险传染源,此类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者在1~2周左右可以自愈,想要预防其发生一定要注意饮食防止病从口入,不喝冷水不吃冷食,避免吃太烫太咸等刺激口腔的食物,清洁牙齿时,动作也要轻柔;勤洗手、讲卫生,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孩子患病后,家长要多观察嘴巴、手脚情况,少量多次地为孩子补充水分,还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和室内卫生。
5
急性中耳炎
儿童是各种中耳炎的好发群体,但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欠佳,难以清楚描述症状很容易误诊,继而转变为慢性中耳炎。在中耳炎发作时,孩子会出现抓耳朵、哭闹表现,还能观察到孩子对于声音不敏感,年纪大的孩子会告诉家长,耳朵发闷、发堵、甚至嗡嗡响。中耳炎预防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擤鼻涕姿势要正确(一边堵着一边擤),不要让孩子随意用异物掏耳朵,另外,二手烟也是造成孩子分泌性中耳炎一个很大的危险因素。
6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前七天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鼻塞、咳嗽。幼儿园的孩子和工作人员很容易被感染。除了接种疫苗外,勤洗手、多开窗、戴口罩、多休息、多运动、免拥挤等生活细节也能帮助预防流感。
7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感染引发的炎症,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性,病*性腮腺炎就是最常见的流行性腮腺炎,这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多发于儿童,症状为腮腺肿大。目前,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手段。日常中,双手接触呼吸道后应立即洗手,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孩子充足的休息。
8
疱疹性咽峡炎
这种疾病早期只是发烧只有3~24小时后起疱了才能确诊。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秋冬季节是传染疾病的高发期,孩子若生病,家长和老师都心疼所以一定要做好科学的防治工作帮助孩子们健康换季,快乐入园。
1
END
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