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传染病防控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
秋冬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我园坚持做好健康教育,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定期消*和开窗通风等措施,也希望各位家长通过学习了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请督促提醒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个人卫生:餐前勤洗手,不乱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自己口鼻等。
2、营养均衡:增加优质蛋白、多摄取水果蔬菜、食物做到粗细搭配,避免高脂肪和油炸食物,同时督促孩子多饮水。
3、适当锻炼、保证睡眠:锻炼可增加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维护机体正常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
4、室内保持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清新。
5、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6、家长要每日关心孩子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疑似传染病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在就医之前将孩子病情和就医之后的医生诊断结果及时告知班主任,且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
7、万一不小心被感染,患病孩子应遵从医嘱留在家中隔离治疗。
常见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01
新型冠状病*肺炎
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预防措施
1、应科学佩戴口罩。提倡随身携带口罩,在人流密集、空间密闭/半密闭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佩戴口罩。出入医疗机构,以及有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2、学会正确洗手。戴口罩前后、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均要洗手。3、做好清洁消*。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每天坚持消*液喷洒消*。4、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02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带病*的飞沫经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接触粘膜感染。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1、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2、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
3、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03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主要症状:水痘病*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0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极易在幼托机构传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出现疱疹,多在一周内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1、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同时密切观察。
2、患儿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3、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4、一旦出现突然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急救。
05
诺如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极易在幼托机构传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出现疱疹,多在一周内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1、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同时密切观察。
2、患儿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3、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4、一旦出现突然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急救。
END
图文|网络
排版|杨银清
审核|柯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