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睿(化名),男,4岁。近半年,妈妈发现小睿总在不经意间频繁清嗓子、眨眼睛,医院就诊后,医生诊断为“咽喉炎”“结膜炎”,经过治疗好转,但症状总是反复,最近一周清嗓、眨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偶尔还出现耸鼻子、扭脖、晃脑袋的情况。
小睿控制不住这些奇怪的举止,妈妈觉得情况不那么简单,来到泰和县妇幼保健院。经诊断,小睿是患的是儿童抽动障碍的疾病,在儿童保健科和中医科双管治疗下,不久小睿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
儿童抽动障碍(TD),简称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大多在18岁之前发病,平均发病年龄约6.4岁,男孩发病率约为女孩的3-4倍,部分患儿会在青春期自愈,未愈者症状会持续到成人。孩子常表现为不自主、快速、反复出现、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的抽动;且抽动频率和强度多变,可因为情绪紧张、焦虑、劳累、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因素而导致症状加重,在精神放松时症状缓解。
常见的抽动症状主要包括:
(1)运动性抽动,如眨眼、皱眉、耸鼻、张口噘嘴、咧嘴、点头、甩头、耸肩、扭脖、甩胳膊、踢腿、鼓肚子等;
(2)发声性抽动,如清嗓、自言自语、怪叫连连、秽语等。部分抽动障碍患儿还可能共患其他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焦虑症、强迫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睡眠障碍、自伤行为、遗尿、癫痫等。
患儿不受控制的异常动作常引来他人的嘲笑、模仿等,使患儿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给患儿生活、学习、社交等带来诸多影响,十分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增加许多负担。
应对抽动症中医有办法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发病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相关,多存在体质偏颇、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或外伤因素的影响,导致脏腑功能失和、阴阳失调而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且与肺、脾、心、肾等脏相关。
中医治疗本病以口服中草药为主,同时可以辅助揿针、耳穴压丸、推拿等中医外治疗法;此外,还可以根据患儿病情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
家长需要注意:本病治疗周期较长,大多在一年至一年半,甚至更长时间。治疗过程中,部分家长因担心药物副作用或看到症状缓解而擅自减药、停药,往往造成患儿病情反复,不仅延长了治疗时间,也增加了患儿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专家提醒,应严格遵守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诊,根据患儿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逐渐减药,直至最终停药。中药治疗同时服用西药的患儿,家长勿随意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科学减量或停服西药,防止突然停药引起病情反跳。
加强日常调护预防抽动症“治养结合”,药物治疗固然重要,加强日常调护也有助于预防抽动的加重和复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心理调护
家长自身勿过于紧张焦虑,不要在患儿抽动时过于
(2)饮食调护
抽动症患儿应饮食清淡,多吃富于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含添加剂的小食品,包括含有色素、香精、防腐剂、咖啡因、碳酸等各类食物;
忌食无鳞鱼类(带鱼、*鳝、泥鳅、海参、鱿鱼等),不要盲目忌食鱼、蛋、奶、肉类,遵医嘱即可。
(3)起居调护
生活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大于1小时/天)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等电子产品;
(4)运动调护
鼓励并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强度适中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振作精神、放松心情、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避免感冒等。
儿童保健科
*满娇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主任康黎芳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蒋善珍儿童保健科主管护师护士长刘琳儿童保健科医师阙君辉儿童保健科医师
中医科
王卫星中医科主任主治医师
刘姗中医科医师
罗广华中医科医师
吴晨中医科医师
刘瑕中医科护师
座机-
审核:罗仁烂
供稿:中医科儿童保健科
编辑:张道维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和文章来源网络,无法核对真实出处,如涉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点击下面标题查阅
1、泰和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助力产后康复
2、让女性更年期平稳过渡
3、热烈祝贺泰和县妇幼保健院医院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4、贴心护理,育婴楷模----孕妇学校毕业优秀妈妈送来锦旗
5、艾叶香附缓解盆腔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