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膜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推进分级诊疗,实现ldquo基层首诊
TUhjnbcbe - 2021/2/7 19:23:00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在基层,在社区,推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个模式是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有任何医疗服务需求时先找家庭医生解决,家庭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医院进行诊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宣传略有偏差,目前由于医疗风险、医疗资源有限,特殊情况才能上门服务

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家庭医生太少,根本实现不了全民签约,全民管理。因此,国家采取了优先满足重点人群的措施。

重点人群都有哪些呢?为什么要先管理他们呢,下面咱们来细说:

重点人群有3大类、12小类。

第一类:特殊年龄、特殊阶段的人群,包括:0-6岁儿童、孕产妇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

这类人群处在关键的特殊时期,对医疗保健的服务需求是最大的。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这个阶段管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预防很多疾病。比如说,计划免疫,国家对儿童的接种疫苗的时间和种类都是严格控制的。每个儿童都必须按要求去接种,从而预防传染病。还有定期的儿童体检,筛查孩子的听力、视力、生长发育,心脏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问题及时处理。这很重要。举例来说:有一次学生体检,我发现有个女孩走路跛得厉害,仔细看,就是先天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如果那个时候有完善的儿童体检制度,她就能得到及时、效果更好的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孕产妇的管理,更不用说了。怀孕生产关系搞下一代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这个过程风险也很大。所以这一部分人群要定期产检。

老年人的管理是一个重大的新课题。根据普查结果,截止年底,我国总人口达13.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人口1.亿,占总人口的10.5%。按照国际通用的60岁以上人群占10%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之中最头痛的就是医疗问题。老年人,基本都有各种慢性疾病,需要管理,从而提高后期的生活质量。而在终末阶段,对医疗的需求更是难以解决。说个事例:同事的婆婆由于老伴去世,终日郁郁寡欢,对照顾她的孩子也十分不满,从吃得少,慢慢到吃不下东西,最后大、小便失禁,昏迷抢救。抢救回来后,医生说也查不出来什么病,也不用特殊的治疗,现在只需要给用营养液维持生命,可以出院了。一说回家,子女们都犯愁了,由于老人清醒时坚决拒绝鼻饲(从鼻腔插入一根管到胃,然后通过鼻胃管打入流质食物),只能输液维持,不然就得生生“饿死”。这就必须找个能提供基本医疗的地方。她住在深圳,也不好搬到北京来(我们单位在北京)。必须到社区医疗机构找床位,这个床位同事找的很辛苦(深圳的基层医疗走在国家的前列)。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很多老年人,心理问题、身体问题,谁来管。事例中的老人,住在孩子家,但是她跟孩子没有什么交流,天天自己闷在家里,心身相互作用,很快就衰竭了。所以,老年人必须要管理起来。医疗机构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筛查疾病、管理慢性病,保证他们生活能够自理,心理比较健康。这样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也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第二类:慢性病及传染病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重型精神病及结核病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是人类疾病谱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管理好高血压、糖尿病,可以避免或延缓、减少发生冠心病及脑卒中。管理好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生活质量,避免或减少他们的复发。目前,我国这四类慢性病人群基数很庞大,医疗负担很重,经济压力也很大。出路在哪里,社区医疗的管理应该贡献更多的力量。

重型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一旦停药,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精神疾病对患者及家人来说都是很折磨的,精神心理及经济压力都很重。管理好这一人群也是社区医生的使命。

结核病患者,目前结核病又有抬头的迹象。虽然结核病可以治愈,但是结核菌耐药的问题很棘手。所以,务必保证结核病规范、足量、足疗程的规律治疗,彻底治愈才行。社区医生要去督促、监督、管理这一过程。

第三类: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社会救助对象以及残疾人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关怀。他们没有子女,或是子女伤残,是很痛苦的。他们的养老、他们的医疗,应该得到更多的帮助。

社会救助对象收入有限,很多医疗问题会被自己忽视或是无力管理。家庭医生要仔细地去了解全面的情况,提供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最优的医疗方案。

残疾人,身体行动不便,就医取药很难,根据情况,家庭医生可以去患者家里提供医疗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

综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进分级诊疗,实现ldquo基层首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