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膜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儿童抽动障碍
TUhjnbcbe - 2021/3/12 14:25:00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为一组原因未明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并可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或)其他精神行为症状。

多发于学龄儿童,15-20岁也有出现,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约为(3-4):1。

临床表现:眨眼、翻眼、斜眼、皱眉、撅嘴、咧嘴、歪嘴、舔嘴唇、皱鼻、做怪相、喉咙出怪声、耸肩、手臂抽动等。以上动作紧张时加重、睡觉后消失。

抽动障碍的误诊比例很高,一方面有些家长不会因为孩医院看,导致误诊;有些家长带孩子去了,但医生诊断为眼结膜炎、鼻炎等。吃了很多药,症状稍有减轻,很快又复发。

造成的常见原因:

一是压力。孩子面临父母离异、家庭矛盾、学校冲突等情况都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学会处理压力,压力会积累在身体细胞中。

二是冲突。内心一边想要发火,一边想到家长老师的不能生气的教育。如果两种力量势均力敌,冲突就变得非常严重,身体也不由自主得紧张起来。

压力和冲突都有很强的力量,能够造成细胞内能量的大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就像“地震”一样爆发,表现为身体大肌肉群不由自主的运动。

实际上,抽动的症状有助于缓解孩子体内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心理。家长可以模仿一下抽动障碍儿童的行为,就能感受到。做完挤眉弄眼、耸肩、甩手、踢腿这些动作,肌肉可以感受到暂时的放松。孩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压力的。

抽动障碍的治疗非常需要家长与医生的配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压力源,一起改变应对压力和冲突的方式。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

供稿:儿童康复科张娜编辑:刘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抽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