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
秋季气温逐渐转凉,日均温差变化大,是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其是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进行入流行期和高发期,学校是人群聚集地,因此了解秋季传染病的防治常识,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同学们要加强预防。
新型冠状病*肺炎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冠状病*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C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疾
控
提
醒
1.随身携带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室内公共场所和就医时应佩戴口罩,如有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
2.勤洗手、勤消*,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注意咳嗽打喷嚏礼仪。
4.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勤通风、勤晒衣被。
5.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魄。
肠道传染病
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症状:几种常见肠道传染病有:诺如病*、细菌性痢疾、肠炎、食物中*等。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胃肠道症状。多有腹泻,腹痛,呕吐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是传染源。预防的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过的、蟑螂爬过的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
2、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饮水用具定期消*,保证饮水卫生。
3、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勤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整洁。
3、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同时也可进行相应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
1、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午后低热、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的疾病。其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本病高发。
3、水痘: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流行性腮腺炎: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5、风疹: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6、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1、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不要呆在教室内。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7、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8、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症状: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潜伏期短,起病急。1~2小时内眼部即眼红、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畏光、流泪、刺激症状明显。双眼同时患病或一只眼睛发病后很快波及另一只眼。出现睑眼水肿,睑结膜、球结膜高度充血(充血(hyperemia)是指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常见点状、片状结膜下出血。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一般情况不会影响视力,病情一般比较轻微,大部分也可自行痊愈。患者只要有适当治疗,可于一至两星期内痊愈。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预防方法:
本病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者眼分泌物、手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传播,如接触患者或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共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都有可能感染,因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控制方法如下:
1、控制传染源。患者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是其主要传染来源。早期发现病人,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是预防家庭和学校传播的主要手段。病人一般隔离7~10日。
2、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良好卫生习惯。洗脸用具要单独使用,经常进行消*。
3、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75%酒精或84消*液稀释后擦拭消*。污染物用84消*液抹洗或喷洒消*。
4、在公众场合要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接触传染,不到未经消*处理的休闲娱乐场所娱乐、上网。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其他传染病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据统计,世界上平均分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同时也有超过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虽然艾滋病的防治宣传活动以及相关的医学研究已经开展许久,但是每年艾滋病的新增病例仍在不断增加,-年每年新增艾滋病感染病例约4-5万。而在部分地区新增的HIV感染中,15-24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占42%。可见,对于艾滋病的防治,还是任重而道远!提到艾滋病
大家难免会
心生恐惧,谈“艾”色变
图片来源:behance.net/grandinetti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即艾滋病*(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视频来源:柴知道中国有多少感染者?据国家卫健委介绍,截至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
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目前还有约30%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也就是从检测的角度来说,还没有接受检测,还不知道感染状况。”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强调。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年底,中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