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传染病早期识别及预防隔离
春季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时暖时寒,气候干燥,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为积极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保证幼儿身体健康,我园4月13日中午组织全体保育员开展了小儿常见传染病早期识别及预防隔离知识培训。
本次培训由总务主任沈红老师围绕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春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包含了疾病分类、临床表现、诱发原因、预防措施等主要内容。
通过培训保育员对传染病有了更深入、细致的认识和了解,全面提高了保育员对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和防控能力。我园将继续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严防传染病,为宝贝们创设优质、安全的保育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多伴有高热和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头痛、背痛、肢痛、全身乏力等。呼吸道症状逐渐明显,儿童还有腹痛、腹泻、腹胀、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病例可并发肺炎、中*性脑病、心肌炎等。
●流行性感冒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6.宜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应注意多饮白开水。
7.幼儿需在体温恢复正常且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才能回园。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和肠道病*71型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幼儿。
2.看护人接触幼儿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5.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
6.幼儿需在家隔离14天后才能回园。
三、水痘
水痘由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感染年龄是3~5岁。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水痘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1周岁以上未得过“水痘”的易感人群,均可接种水痘疫苗,疫苗可提供至少14年的长期保护。
2.给幼儿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手要勤洗、指甲勤剪,坚持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幼儿患病后,家长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3.勤通风,并对所用的玩具及其它用品要彻底清洗、有条件者可用紫外线消*。
4.水痘病*与带状疱疹病*有共同抗原性,有的成年人接触水痘可患带状疱疹,未患过水痘的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告知家长尽量避免幼儿接触带状疱疹的病人,以防感染水痘。
5.幼儿需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方可入园。
四、诺如病*
诺如病*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诺如病*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
因此,诺如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注意:消*纸巾和免洗手消*剂对诺如病*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做好消*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4.患儿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方能返园,检测呈诺如病*阳性但无感染性腹泻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也需居家隔离3天。患者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五、流行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
儿童的腮腺炎,多由于急性感染所致。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流行腮腺炎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在学校最好有保健员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六、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的症状有突发高热,咽部见小红点,随后成小水泡,最后破溃成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起初疱疹为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
口腔成簇的小水疱,易破,遗留大面积糜烂面常发于口腔后部,如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处部分伴发热自限性,病程大约7天。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措施
七、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
主要症状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麻疹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八、急性出血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是一种由病*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以眼睑红肿、结膜出血等为主要症状。
急性期的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般常见于春夏季发病。常通过游泳、毛巾、洗澡接触传染。潜伏期只有24小时左右。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措施
1.做到一人一巾、每日消*、流行期间园方要加强晨检,一旦发现患儿立即隔离,并做好室内用具、玩具、毛巾等物品的消*,家长、教师应加强勤洗手、消*、防止交叉感染。
2.一般患病的幼儿需遵医嘱居家隔离7~10天,患病期间减少外出,隔离期间做好家庭内消*。
3.患红眼病的幼儿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脸盆要煮沸消*,晒干后再用,并为他准备专用的洗脸用具;
4.平时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做到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眼屎多时,要用干净手帕或纱布拭之。洗刷用具个人专用,在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家长朋友们,从现在起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用细心与耐心给孩子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
END
编辑:姚慧欣
审核:园长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