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在儿童的应用
由于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和第二代抗过敏药物如酮替芬、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具有较强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或心脏*副作用,目前已经较少使用。随着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和左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过敏药物问世,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特别是变态反应科医师和儿科医师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通过治疗过敏性鼻炎来防治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应用也在逐年增加,其临床疗效(特别是对过敏儿童全身过敏症状改善)也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公认。近年来许多医生对第三代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预防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药理机制进行探索,发现奏效机理除与抗组胺有关外,还证实这些新型抗过敏药具有拮抗组胺以外抗过敏作用,这些抗过敏作用主要包括:①通过影响粘附分子表达来抑制气道内炎性细胞趋化和浸润;②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和炎性细胞膜来抑制释放炎性介质;③拮抗白细胞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其他炎性介质。以上抗过敏药物多种抗过敏作用是其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有效主要药理机制。由于采用抗过敏药物防治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使用剂量通常要比治疗过敏性鼻炎剂量大1-2倍甚至更多,加上近年来发现某些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有较为严重心脏*副作用,因此目前已经很少用非索非那定、息斯敏、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来治疗儿童过敏。由于经济因素,我医院仍然经常使用酮替芬、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防治儿童过敏。目前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如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已经在我国大城市广泛用于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治疗,也用于通过治疗过敏性鼻炎防治鼻后滴漏综合征、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由于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不但疗效好,其副作用也较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特非那丁、酮替芬等第二代抗过敏药物大大减少,因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应用,慢慢减量,这样可以使儿童的过敏症状很少复发或不复发,所以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抗过敏药物对上下呼吸道的抗炎作用已逐渐得到了药理学家、变态反应学家、儿科学和呼吸病学专家承认,在给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支气管激发试验之前,服用抗过敏药物,除可抑制过敏原诱发速发相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过敏性鼻炎反应外,还可抑制迟发相反应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由于迟发相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过敏性哮喘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均是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主要特征,又均是判断气道炎症存在与否重要指标,从而提示了抗过敏药物具有抑制气道炎症作用。近年研究证实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等第三代抗过敏药物还可抑制气道内嗜酸细胞趋化和浸润,进一步提示这些抗组胺性抗过敏药物具有拮抗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第三代抗组胺性抗过敏药物拮抗气道炎症药理机制是复杂,除与直接拮抗组胺有关外,还发现了许多新免疫药理学机制,如拮抗其它炎性介质(白细胞三烯、PAF、5-羟色胺等)、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嗜酸细胞释放介质、抑制某些细胞因子如粘附分子表达等作用。临床研究证实氮卓斯丁可双相抑制速发相过敏反应和迟发相过敏性反应。虽然第三代抗过敏药物的分子药理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经发现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和非索非那定等除具有抑制嗜酸细胞激活、趋化与释放介质作用外,还可抑制粘附分子表达,提示了这些新型抗过敏药物具有抗炎性质。总之,许多新型抗过敏药物在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过敏性鼻炎治疗中所表现出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过敏性鼻炎,防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咳嗽和哮喘奏效主要机制,因此这些新型抗过敏药物的抗炎作用可能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过敏性鼻炎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由于这些新型抗过敏药物的疗效好,副作用较第二代抗过敏药物大大减少,故可以长期应用,通常需要通过慢慢减量,才能在改善过敏性体质的情况下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对过敏患儿全身过敏性体质改善
临床研究发现,许多抗过敏药在防治儿童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时,仅在全身使用时有效,而吸入给予抗过敏药物时则临床疗效并不明显或无临床疗效,因此许多医生认为抗过敏药防治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过敏性哮喘机理可能与改善了过敏患儿的全身特应性(Atopy)体质有关。近年来我们初步临床研究证实,在连续服用较大剂量左西替利嗪三个月以后,可以降低过敏患儿的周围血嗜酸细胞数目,并可以增加尿中组胺浓度,提示了左西替利嗪等具有改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过敏性哮喘患者全身特应性体质作用与降低过敏患儿的血嗜酸细胞数目,通过尿液排除过敏*素-组胺有关。李明华医生就医指南
周六上午就诊地址及预约方式:
青岛上医仁家中医馆(原青岛医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