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炎热,又到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肠病*盛行的时节,幼儿的防护意识并不高,所以我们要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帮助他们做好防护。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
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5.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大多为柯萨奇病*所引起,柯萨奇A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柯萨奇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3、6、9、16、17、25型和肠道病*70型也可引起本病。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侵犯1~7岁小儿。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靠机体调节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并逐渐恢复痊愈),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引起,大多数为轻型病例,预后良好。偶有腮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极少数病情进展迅速,可合并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为中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本病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科中的新型肠道病*70型或柯萨奇病*A24型变种。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通常的人患上红眼病,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和预防,在一两天内全家受感染,有时甚至一两周造成全班、全单位、全村流行。大流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
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表现为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
预防措施
要注意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日常生活分毛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为嗜神经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
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病*可以通过疫苗预防
1.主动免疫
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目前国际上逐步采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国内也有试行。
2.被动免疫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本篇为保健室为大家精心搜集筛选的科普知识,如有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努力提升,为更好的呵护幼儿。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