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宝宝之后,很多妈妈都有点神经质,从内心里面希望宝宝能够健康成长,但总免不了一些磕磕碰碰、头疼脑热。这时,备用一个宝宝的家庭常备药箱就必须了。如此一来,在宝宝刚开始有流鼻涕、发烧的症状时,妈妈就可以很快地为他做些简单和迅速的处理。那么,让我们一起看看专业的儿科医生给1-2岁宝宝的常备药单吧。
儿科医生建议给1-2岁宝宝的家庭常备药
名称
说明
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退热药
体温超过38.5度时服用A22
艾畅(伪麻美沙芬滴剂)
感冒药
流鼻涕、咳嗽时用
鼻朗(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
鼻腔局部护理
鼻塞、流鼻涕时喷鼻子用
思密达(蒙脱石散)
粘膜保护剂
腹泻明显、水样便时用,该药冲调有讲究,服药前先看说明书。
口服补液盐III
腹泻预防和纠正脱水
妈咪爱
益生菌
腹泻时可用
肚密克(乳果糖口服溶液)
大便干结、排便费劲时用
开塞露(10ml儿童装)
便秘时应急用
百多邦软膏
皮肤外用药
皮肤局部感染可用
安尔碘、纱布、消*棉球、创可贴
外伤消*类
皮肤外伤消*用
可乐必妥
眼药水
游泳前后保健用,结膜炎可用
尽管我们谁都不希望宝宝生病,但生病总是在所难免。很多父母总担心给生病宝宝用药之后,副作用大,对宝宝的伤害也大,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
虽然美国儿科学会因潜在风险不建议2岁以下宝宝应用"感冒药",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欧医生认为短期应用来控制症状是可以的。上述药品清单中,百多邦是抗生素,但它们都是局部外用抗生素,并不会像全身应用抗生素那样造成菌群失调。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备用药中也包含外用抗生素软膏。国内泳池卫生普遍不如意,眼药水还是很必要。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有储备宝宝常用药的“小药箱”。但由于对宝宝的病情判断不准确,盲目用药,掩盖病情,延误治疗等现象也屡屡发生。因此,父母在给宝宝自行用药时需谨慎。
父母给宝宝用药的常见误区预防性用药: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健康成长,个别父母过于相信广告宣传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诱导,盲目给宝宝服用药物以作预防。
超剂量用药:多数父母对药学知识了解不多,随便让宝宝超剂量用药,从而造成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特别是当宝宝发烧的时候,心急的父母如果过量使用退烧药或者频繁使用,可能会适得其反。
擅自用抗生素:有的父母发现宝宝感冒发烧,便盲目使用抗生素,有可能会造成中*、过敏、真菌滋长等后果,也可能造成耐药。此外,随医院就诊也往往使医生无法采取最佳方法治疗。
乱用止泻药:宝宝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但有些父母不加选择地乱用止泻药,用后腹泻虽然减轻,但因肠道的吸收而使*素增加,引起全身的中*症状。
随意改变药物剂型:有的父母常把成人用的胶囊内容物倒出来喂宝宝,或把针剂改为口服,给患儿服用。这样随意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增加了药品的*副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父母给宝宝用药的四个原则1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不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就1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最好以药水为主,不但用量精确,宝宝也更易于接受。
2原则2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虽然大部分婴幼儿用药对肠胃的伤害都很小,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但具体的使用方法仍需经过医师确认,才能保证收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将对宝宝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原则3尽量不混合用药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不建议把药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会让药物的剂量相对变高,也建议避免并用。
4原则4不自行服用药物使用药物最忌吃别人的,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即使是类似的症状,但只要不是专业医师,在判断上也很容易出错,毕竟前后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况且药物也可能出现过期、变质等种种问题,实在不适合继续使用。
除非出现特别紧急的情况,比如宝宝高烧不退,已经影响到神智清醒,医院诊断前也不要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影响医师的诊断。尤其是退烧药,只能让宝宝暂时性退烧,并不会让病痊愈,如果一直使用药物反复退烧,就很容易给宝宝的肝肾增加负担,建议不要经常使用,还是由医师先确认病因,然后再对症用药。
(来源:《育儿百科全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