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时代性、独特性
《营口作家》年第五期撷来精彩专刊
重点推介
本刊特稿
心境一种(十首)/刘川(辽宁沈阳)
创作谈──如实招来/刘川
在游戏中亮出刃或舌苔──简评刘川诗歌/李犁(辽宁沈阳)
原创作品
散文频道
江南行迹(二篇)/孙成文(辽宁丹东)
海边有片红海滩/牧童(辽宁阜蒙)
记忆中的小火车/杜宽(辽宁葫芦岛)
诗人空间
梅花笺(散文诗)/李付志(山东青岛)
香樟树下(六首)/何圣勇(安徽滁州)
鲅鱼圈(组诗)/王国良(黑龙江大庆)
生命的感知(组诗)/李治(四川成都)
秋水(外两首)晓池(江苏宿迁)
三月新绿(组诗)/蔡友福(四川宜宾)
梅花雪(外二首)/郭向清(内蒙古通辽)
乡村即景(组诗)/廖俊(四川重庆)
路边诗话之停下脚步(组诗)/刘*(辽宁建昌)
野火四季(五首)/王维亮(辽宁沈阳)
想起母亲(外二首)/赵凤翔(辽宁海城)
致简之歌(五首)吴霞(辽宁本溪)
安全组诗/张明君(辽宁本溪)
恍惚(四首)/冷松(辽宁铁岭)
七寸帖(五首)/宫学媛(辽宁沈阳)
有风吹过(组诗)/李宏(辽宁朝阳)
辛丑年正月初三夜遇环卫工人扫雪有感(五首)/兰葳蕤(辽宁鞍山)
雪花之恋(外二首)/陈慧萍(辽宁本溪)
共度春天(组诗)/诗音(辽宁沈阳)
读雪(组诗)/李淑芳(辽宁大连)
评来评去
关于东野圭吾推理小说人性社会性的探讨(外一篇)/李姝潼(甘肃兰州)
作协动态
作协活动
《营口作家》编辑部召开编辑会议
征文活动
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征文启事
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征文作品展二(散文)
阳光照耀下的沃土/薛雪
家园金牛山/卜丽爽
路网情深/张增伟
同题活动
赞美家乡同题诗歌联展(五)
田屯村落日/于成大
一条不断成长的河/冯亚娟
老街,恍如一梦/任松
辽河/孙晓峰
望儿山行/蔡恒学
老街的青石板下/王卓
滨城流韵/韦艳华
鲅鱼圈姑娘/王晓*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及小编删除。)
本刊特稿刘川诗歌shishou家乡
因为埋我的家人
而刨熟了、挖深了、用久了的
那块土
对话
父亲,站起来,你不是一直这样鼓励我吗
不,这躯体太重了,总算扛到终点了
抓我的手,父亲,像从前那样
孩子,我太虚弱了,我的手被它自己的重量握住
我挣不脱
父亲,你为什么不呼吸、不喝水
不,不久之后我也是空气、水以及万物
父亲,从此你吃什么
泥土?种子?沉默?不,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再也不会饿了
你腕上的表停了,我来上弦吧
不用,我的孩子,我已经不需要时间了
那么我给你穿上鞋子吧
不,道路已经不再需要我
父亲,这书本你还看吗
看,但我的眼睛睁不开
也许我该看到一些不用眼睛的书
父亲,鱼竿你也带上吗
不用了,从此河边每一个垂钓的老者都是我
我是他们身后忠实的影子
父亲,今天正是你的生日啊
是的,我正去另一个世界诞生
父亲,为什么抛弃我
不会的,你一直跟在我的身后,现在
我不过进入了另一个房间
而不久后你也会找到它的门
父亲,我要听你讲话
那就听吧,我一直在你的记忆里讲个不停
可是,父亲,我多么爱你
好孩子,我也是,这是死亡也无法阻止的
留言条
我来过了,妈妈,
进门时,我知道钥匙还放在
信箱与墙壁的夹缝中间。
我找到了大衣柜下
你每晚取出又藏好的秘密。
那楠木盒。本来我是要拿走那存折的
可我看到夹放那笔存款的
是我最初的襁褓,你洗、熨得
多么干净,新鲜,保留了这么多年。
我原以为你只有唠叨、倔犟和冷漠呢。
我留下这纸条,告诉你,我来过了
什么也没动,而我,是的,我还在那襁褓里
心境一种
此刻我的心异常宁静
但我知道
那是一挂鞭炮
与一盒火柴
放在一起的
那种宁静
血液村
河南某村
艾滋病村
辽宁某村
朝鲜族村
艾滋病村
人人携带艾滋病
朝鲜族村
人人携带朝鲜族血统
当然,我无意
通过将二者并列
对疾病人群、对少数民族
产生歧视效果
其实,我只是扪心自问
为什么一看见这两个普通的小村
我就看见他们血液
携带的符号
传统教育一瞥
一头牛
从小
长到大
被皮鞭打
老了
被宰了
剥下
满是鞭痕的皮
又做出
万千条皮鞭
去打
小牛
一到阴天,我就会想起矿工
天上乌云越积越厚
看上去
像一个煤层
连续半月阴天
我天天头顶这个
巨大的煤矿上下班
仿佛一个
不幸被埋在井下的矿工
地球上的人乱作一团
我总有一种冲动
把一个墓园拿起来
当一把梳子
用它一排排整齐的墓碑
梳一梳操场上的乱跑的学生
梳一梳广场上拥挤的市民
梳一梳市场上混乱的商贩
只需轻轻一梳
他们就无比整齐了
失物招领
昨天散步
捡到一根
粗大的铁棒
是谁所失
有急用否
是否在苦苦寻觅
我攥着铁棒
站在路旁
想做活雷锋
但一个个路人看着我
胆战心惊
侧身而过
落荒而逃
过去自卑的我
也一下子阳刚起来
一根铁棒
难道就是
我丢失已久的脊梁
人们如此胆小
难道它也是
他们刚刚
被抽掉的脊梁
爱情的工作
爱情总是很忙
爱情整日的工作就是
把两个人变成一个人
把许多人捆成
一个个小家庭
爱情的工作就是
一有机会就
再拆散他们
爱情忙来忙去
直到把多情的人
变成无情的人
它的工作就完成了
创作谈
从实招来
余之诗,凡二十七载,碌碌至今,多有惭愧。余屈伸低昂,犬奔豕突,求一碗白饭;左右逢源,上串下跳,为几篇小诗,不可谓不厚颜也。过中年,大梦渐觉。一切法如幻、如梦、如晌、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空花、如寻香城、如变化事,唯心所现,无有一实,如此执着个什么?曾于上等之富贵及文豪之声名,生大贪心,而今看来,犹河伯之望东海,兴叹而已。
然余胸次奇气,不肯卑贱此生,遂于行文中,慷而慨之,多洒洒自恣、率性意气。余之所求,他人目之,类口水泡沫,多有诟病。偶有同道赞曰:天真、童趣、好玩。臧否皆不介怀,与余何干?余本一混沌之人,性懒散、木讷、迟钝、憨痴、一笑而已。
方为蓬头稚子,既常说:睡觉,乃人生一大乐也。为父所讥嫌,斥为不肖。然余真真一混沌人,于混沌中看混沌事,常发大笑--尔等忙忙碌碌,劳劳扰扰,与睡觉比,终是不及。此之心态,遂以成诗。何等人,现何等相;何等人,得何等趣。与其说,余在写种种世态,不如说它们在写余。譬如,驴眼中,仅一把草料。而借此些些草料,亦可得驴子之心、之志、之徳、之愿也。余一升斗小民,不过尔尔。诸多君子儒、名流家、法术士、及所有追求高、大、全、美之先生,非余之同槽作驴食也,又怎知天下如驴之草民,槽内之甘辛、忧喜?余之诗,决意不出此历古亘今之槽。
恍惚记起释家一偈:“于一毛孔中入,从百万佛身出。”小中含大,细处蕴巨。草民之一毛一孔,尘世之一尘一埃,我皆希之若珍,以为具大能量、大神通、大德行。民之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草民非草,终不敢藐之。
余之写诗,乙酉()年仲夏,与此前十年比,有一剧变,既:不求诸笔墨、典籍、见闻、知识、而是反观自心。种种欲、种种望、种种意、种种愿、皆诗之味也、不假外求,一一具足,人性之大备,分毫不少于天地,所出若不扭捏做作,皆大好诗性。若不一一亲从胸襟中来,咬文嚼字、雕章刻字而成者,非诗人,乃尸人也。有心不用,非尸人而何?余之诗,外观气傲、性刚,乖戾尖酸,仅故意为之一乐。余无一私仇于天下,安敢树公敌于四方。文风,手段作略而已。唯慈悲于内,始终不稍离。有时,看众生之苦,执笔难成一字,已满面是泪也,能否以余一人之身替之?
言难及义,生平所思所想,略述于上。
简介刘川,年生,祖籍辽宁省阜新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诗歌、散文、评论数千件。已出版诗集《西天的云彩》(多人合集)《拯救火车》《大街上》《打狗棒》《刘川诗选》等。曾获得首届徐志摩诗歌奖、-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国“天马”散文诗奖、年中国散文诗年度大奖、第八届辽宁文学奖、中国当代诗歌奖(—)贡献奖、—《葵》·现代诗双年建设奖等。辽宁省期刊编辑作品奖。现任某文学杂志主编,现居沈阳。
在游戏中亮出刃或舌苔
──简评刘川诗歌
李犁
刘川这些诗歌,有些人会觉得别扭,因为这么写诗超出了他们对诗歌固有的认知。一些读者包括我们辽宁很多功成名就的诗人们,更习惯于那种神圣庄严犹如教堂里铺排似的颂辞,而刘川笔下这些文字更像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即兴的嬉闹和戏谑,在一些人眼中这不应该是诗。的确,刘川就是想把诗歌写得不像诗,不像传统的呼号如大江东去似的抑扬顿挫,也放弃一般诗人那种非得在字词句上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就要拗着这些诗歌传统,把诗歌写得好玩和有趣,诗歌在他这不再是舞台上的合唱或独唱,也不是各种乐器,而更像他手上的筷子和香烟,想吃啥就夹啥,来情绪了就抽一口。他是在以游戏的方式写诗,而游戏中的人都是全神贯注并充满兴致的,所以这些诗歌都很有趣和真诚。即兴即时即事,让他的诗歌与我们的生活和心灵都是零距离。可以说就是从生活扒下来的皮肉,也是情感脱下来的外套。因为近,看得就清,清到一目了然一剑封喉;因为近,也能嗅到一些气味,柴米味辛酸味以及活着的滋味。所以游戏是在这里不过是手段和手艺,通过游戏显现出来真相和真理才是刘川这么写诗的目的和宗旨。譬如他这首“周六周日/吾常带上吾狗/去逛书市/从头到尾/它都跟着/时不时/朝这本嗅嗅/冲那本啃啃/虽屡遭书摊主人呵斥/仍不改其乐/与满街乱跑乱吠之土狗相比/吾膝下之狗/之所以/文质彬彬/气宇轩昂/通情达理/儒雅俊朗/风度不凡/被吾尊称为犬儒/一定是与它/若干年来/不间断地/闻书啃书/舔书嚼书/分不开的”。
读到这里除了忍俊不止,你会觉得刘川有点“坏”,应了那句社会磕:骂人不带脏字。而更坏的是这家伙还在这首诗前面加了个说明:请广大知识分子不要多心,这首诗里面绝对没有使用比喻、暗示、象征和讽刺等手法。哈哈,不多心是不可能的,只有多心这首诗才有价值和意义。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一件事,一天辽宁几个写诗的局长、主席、会长聚会,以诗歌编辑身份参加的刘川,没让上主桌,被一位男士指派到外面和这些人的司机一起吃饭。这些诗歌大佬们平时都是很不错的人,只是在他们的意识里刘川的职位和年龄还不具备和他们共同用餐的资格。而这些大佬们忽视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诗歌为缘由的聚会,就当时的诗歌现状,不论是诗歌业绩和影响,在国内尤其是第一写作现场,刘川远远地比他们这些有行*级别的诗歌官员们更胜一筹。
刘川当时也没有生气,也许他早已习惯了这种被忽视的角色。的确,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外行指挥内行,我也经常看到不懂诗歌的领导,很庄严地说着驴唇不对马嘴的话,还高屋建瓴地一二三四地做指示。再深究一下,刘川心里可能更不屑这些名义上的知识分子,他的心思都沉醉在研磨诗歌的技艺里。怎么从习惯的诗歌模式里突围,怎么让自己的诗歌从大众的写作范式里脱颖出来,怎么持久地保证诗歌的写作状态,甚至怎么让自己的心灵和行为都与诗歌保持一致,等等种种关于诗歌的纯文本的思考,才是让刘川寝食难安并奉为大道的。所以在刘川老实巴交的背后,有着一颗诗歌的“野心”,或者说是抱负。这装着抱负的心是勇敢的也是高傲的,勇敢是说他在诗歌文本的探索上无所畏惧,也是“不老实不正经”的。生活中低调沉默,诗艺上却翻江倒海。这里的若干诗歌就是他折腾的成果。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首《失物招领》:“昨天散步/捡到一根/粗大的铁棒/是谁所失/有急用否/是否在苦苦寻觅/我攥着铁棒/站在路旁/想做活雷锋/但一个个路人看着我/胆战心惊/侧身而过/落荒而逃/过去自卑的我/也一下子阳刚起来/一根铁棒/难道就是/我丢失已久的脊梁/人们如此胆小/难道它也是/他们刚刚/被抽掉的脊梁”。
不用我解释大家也能感觉出来,读这首诗,在调侃诙谐的后面,有像铁棒一样坚硬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击在心上。所以游戏是圈套,通过游戏给你真相给你启示才是刘川的目的。这些诗歌像刘川本人一样,粗粝平实随便只是表面,细致关怀直捣本质才是核心,并在你被文字的嬉笑好玩吸引时,突然一亮剑,有被刺中咽喉的感觉。所以他这是言此而意彼,是一种更广阔的比喻,只是这比喻对他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甚至天生的习惯。譬如《爱情的工作》:“爱情总是很忙/爱情整日的工作就是/把两个人变成一个人/把许多人捆成/一个个小家庭/爱情的工作就是一有机会就/再拆散他们/爱情忙来忙去/直到把多情的人/变成无情的人/它的工作就完成了”。这里刘川用比喻还原生活的本真,用比喻剥开事物的皮从而进入本质,或者用比喻营造一个诗歌氛围,然后让读者在真相面前目瞪口呆,或者情不自禁的掉进这个诗歌情境中。
这种诗歌看似简单,但写起来很难。这不是技艺问题,而是要保持这种写诗的状态,只有每天都在写作状态中的人才能从惯常的生活琐碎中发现真理,在看似不相关联的事物中寻找到恒定的诗意,这是一个去伪求真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思与诗的旅途。写过诗的人都知道这里的难度和快意。刘川的贡献就是他把这种很难的思与诗的结合操练得得心应手,并让他的比喻充满了趣味性和戏剧效果。而且他的比喻不是破碎的单一和独自的,他的特点是用情节来比喻(或曰叙述)一个事物和事件的过程,在漫不经心对琐屑的事物的叙述中突然逼近思与诗。而更重要的是在比喻的后面透视着发现。我一直认为诗歌不是创造,而是发现。因为诗意本身就客观存在着,只是被忙忙碌碌的生活以及人类不断抻长的欲望所掩盖,诗人在穿过厚厚的棉被一样生活表面,再用灵性擦去蒙在心灵上的灰尘之后,才能无意中和诗意邂逅。刘川有此状态也就是他拒绝了更多俗世的快乐(对餐桌的主次的忽视就是证明),才赢得了随处随时能诗的能力和状态。
刘川的写作也是应了诗歌写作的大势。而且当下文化的大态势就是混搭和出位。混搭就是把各种不相干的事物色彩糅合在一起,出位就是偏离传统和主导。刘川的混搭就是把不相关的事物用比喻弄到一起,以产生一种大吃一惊的效果;出位就是努力把诗歌写成不像教科书上定义的诗歌,以此拓宽诗歌的疆域,增加诗歌的冲击力,和延长诗歌的生命力。如果追溯一下历史,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光潜在《诗论》中,就把诗歌的一种起源归结为游戏。它包括三个方面,即:谐,隐,纯粹的文字游戏。谐简言之就是说笑话,诙谐调侃有趣,其中还有滑稽和嘲笑。他说:“谐是人类拿来轻松紧张情境和解脱悲哀与困难的一种轻泻剂”,从而达到“丑中见出美,失意中见出安慰,哀怨中见出欢欣”的效果。朱光潜的解释未免有点悲观,其实就是欢乐的人也喜欢有趣的东西。诗歌中引进诙谐和有趣就是让语言变得生动,让老修女一样庄严肃穆苍白的当下诗歌充满亲切活力和健康的气色。隐就是说谜语,故意不把旨意说出来,这样你才有兴趣去猜去寻。经过冥思苦想最好赢来恍然大悟的欣喜和愉快。在诗歌上这就是比喻,指桑骂槐,说此意彼,从而彰显意义的重大和深刻。纯文字游戏就是通过文字和声音本身的有趣和魅力,来调动读者的兴致,从而唤起他们对诗歌的爱慕和敬意。我啰嗦这些,是给刘川和刘川一样探索诗歌的写作者找到理论根据,同时也是用这些渊源的理论鼓励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刘川是辽宁七零尤其是七五后诗歌写作成就最突出者,也是这个年龄段的辽宁诗人在国内最有影响的诗人,对于高天厚土的辽宁来说,不缺乏那些交响乐般厚重的诗人,而这种在文本上轻灵锐利求新求异,尤其保持在先锋集团中写作的的诗人非常稀少。所以我把04年给刘川写得一篇评论中的一段话拿来,作为这篇文字的结束,也以此祝福刘川:刘川是一个把诗歌作为宗教的诗人,他性格内向,不愿意在生活中招摇,过着一种几近封闭的生活。这对诗人来说不是坏事,而是一种幸运和有福。生活的门关上了,心灵反而更自由更完整了,对诗歌对事物的感觉也就更敏锐了。这就像一把好剑只有放在剑鞘里才能锋利,如果总在外面风吹雨淋自会烂掉。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刘川在纷乱的生活和非常平常的事与物中及时地发现诗和思。他的创作经历也证明了诗歌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的真理。在这个花花世界,刘川是把写诗作为他的精神方向和人生取向。他用诗歌消解生活之苦和生命之痛,并把这种苦与痛化成一道美丽的彩虹,去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正因如此,我对刘川这些把诗歌作为信仰并甘心投身其中的诗人心怀敬意和感激,尽管在这个喧嚣低迷的时代,他们的身影显得孤独贫穷和孱弱,但是他们以自己的气度和无畏给这个缺乏精神的时代注入了血性和气脉。
年2月25日于北京
原载《海燕》年第4期《辽宁诗人大展之四》
简介李犁:父母起的名字叫李玉生,属牛,性格像牛又像马。出生于辽宁抚顺,黑龙江长大并开始写诗。年重新写作,评论多于诗歌。出版诗集《大风》《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烹诗》《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其中诗论集《烹诗》获第三届刘章诗歌奖,另有诗歌与评论获若干奖项。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为辽宁新诗学会副会长,《深圳诗歌》执行主编,《猛犸象诗刊》特约主编。散文频道江南行迹(二篇)
孙成文
辽宁丹东
瞻岳王庙
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是到杭州不能不去的一个地方,对我而言。是起初对民族英雄的敬仰抑或是后来对历史和现实的拷问,说不清楚,反正是要去的。
少年时代,评书《岳飞传》几乎成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在那里知道了岳飞、金兀术、秦桧等人物;抗金、风波亭、民族英雄等字眼不时地涌上脑际。对英雄的敬仰,对奸臣的愤恨,是少年时代最为朴素的情感表达。
在去岳王庙的路上,我继续着以往的纠结,想想,真的挺矛盾的,南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软弱的一个朝代,竟然是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最为繁荣发展的一个朝代,也涌现了岳飞、文天祥这样永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是以土地换和平——暂时的太平盛世、繁华一梦?还是委屈于外敌的包围,求得苟安中的盛世?这就是南宋的繁荣和发展?我糊涂了,现有的答案似乎无法诠释我的纠结。
也许,岳飞的悲剧是注定的,正像南宋的最终灭亡一样。历朝历代,在不断排挤忠良、工于内讧以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中耗去很多内力,自然就薄弱了御外的力量……
岳飞苍劲的草书“还我河山”,醒目地高悬在岳王庙大殿的中央;看到这四个大字,我不经意地就想起了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府在镇压太平*的内耗中,元气大伤,已无力抵御沙皇俄国的入侵,致使外兴安岭、库页岛、巴尔喀什湖以东等地区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被强迫割让至今。千年之后,岳飞的愿望依然是“空悲切”。此时,岳飞的“还我河山”,给我徒增了些许的悲壮和苍凉。
尽管,开国元帅叶剑英的“心昭天日”、明代莆田人洪珠的“精忠报国”、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碧血丹心”与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的“浩气长存”等手书匾额,显示了岳飞作为一代的民族英雄,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被敬仰的程度,但是,相对于南宋王朝的覆灭以及曾经沦丧的国土,这些后人评价的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讲,更多的应该是起到爱国和警醒的作用;如果说,能证明这种作用的,就是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年)的岳王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几个朝代的时兴时废,却能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到现在。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八个大字,使我自然地想起了一个地名——风波亭,千古以来,这无疑成了岳飞冤案的代名词;风波亭,很有意味儿的一个名字,一代忠良湮灭在人为制造的一场风波中,这样的“风波”,寒心的何止是当年岳飞的家人,又何止不为历代忠良和忠良之后所忌惮;“怒发冲冠”、“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那是岳飞的一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啊,当时,却无法感动那些昏庸的心灵。
走进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座墓,依然保持着宋代墓圆形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看看这幅对联,再想想历史,觉得可叹也可悲,为什么一些冤假错案,总不能及时纠正,而非要等到历史去评判。正是这样,南宋嘉泰四年(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才追封岳飞为鄂王,这,实际的意义又有多少呢。
岳飞没有死在外敌的手里,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阴谋之中,看着供人唾骂、遗臭万年的秦桧、王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的铁铸人像,加上墓阙后重门旁的那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我的内心涌上的不仅仅是可惜可叹的感慨,而是陷入奸臣何以总是当道的思索中。
感觉,忠臣,被诬陷与冤枉,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似乎成了一条不是规律的规律;历朝历代,甚至现实中,但凡忠臣,迟早都逃脱不了被诬陷与冤枉的命运,或致死或流放。有人说,这是*治,你不懂。可能,我真的不懂,我只知道,一个民族的强盛,一大批忠良贤臣、仁人志士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没有了他们,国以何堪。
久久地注视着岳飞墓,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难道,真的必须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才有了意义吗?我们总在说要避免悲剧的发生,可是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我们人为制造的悲剧总在不断地上演。我们避免了吗?毁灭了有价值的,而那些无价值的就会在制造新的悲剧中体现“价值”。
(
■一朵雪里找寻春天
今夜,凛冽的寒风夹着雪花
你要在一朵雪里找寻春天
于是你就借助一张纸的魔力
逃出囚禁的小屋
走出寒冷,走出黑暗
走向旷野
静下心来,聆听一声鸟儿歌唱
灵*的翅膀扑棱棱地作响
飞向太阳
让一束阳光穿过胸膛
随风潜入缤纷的诗句
指尖轻舞长出花朵
覆盖一些疤痕
纸上谈兵,也能击退严寒的攻击
以便忘记雪地里那个萧瑟的影子
所有的情节,经不住花香的引诱
陪你一同走向一场花期
■坐在一朵光景透明的雪花里
雪花轻轻,沉重,轻轻
层层叠叠覆盖着一切
天地间一片白茫茫
*昏掩埋其中
一朵雪花飘落我的头顶
就像当年落在母亲的头顶
时光沉淀里,我坐在一朵光景透明
的雪花里,与另一朵雪花彻夜交谈
那落在掌心里的雪花泪
是否就是天堂里的母亲
流下的思儿泪
铺天盖地的雪飘向那条小河
那个留下母亲洗了一辈衣服的光影河
岸边站着一片枯*的芦苇
呼啸而起的北风吹向那芦苇
那是一片落魄的芦苇
此时,我需要为那些芦苇作证代言
一个芦苇身份的人目光湿润遥望天边
铺起一张洁白的雪笺
寄语童年故乡里的母亲
评来评去关于东野圭吾推理小说人性社会性的探讨(外一篇)
李姝潼
甘肃兰州
东野圭吾是一位敬业的畅销书作家,很勤奋的东野桑非常敬业的在写书,这句话绝无贬义,这是一个作家的优秀特质之一,而且他的作品非常利于影视化,很受影视行业欢迎。我读东野圭吾大约是在高中开始的,断断续续读了一些他的作品。不夸张地说,我阅读速度甚至赶不上他写作的速度,他实在是一位很高产的作家。我喜爱东野圭吾的作品,但首先必须要承认的一点就是东野圭吾的小说,水平上不能说是部部都是精品。但他的小说大多可看性高,篇幅适中,读起来兴味十足。前些年,东野圭吾得了奖,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届直木奖,东野圭吾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而他的《白夜行》《解忧杂货铺》《嫌疑人x的献身》等更是被翻拍成影视作品。自此群众把他捧上神坛。而市场总是瞬息万变,文学市场也不例外,这几年又冒出了许多批评他的声音,市场的先捧后踩,这是太自然的规律了,一窝蜂地追捧一个人,新鲜劲过了之后再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猛踩,这种行为在如今的媒介时代似乎早已司空见惯。而今天我想研究的是,为什么是东野圭吾,为什么他如此受到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