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是儿童重要特征之一。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形体长大和形态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是机体量的改变。发育是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机体质的变化。生长和发育二者密不可分,共同表示机体的动态变化。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
学龄前期是自满3周岁至6-7周岁,此期儿童发育特点是:1、体格仍持续生长,速度较稳定,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身高每年平均增长6-7厘米。视、听觉基本发育完善。2、神经精神发育迅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3、免疫功能逐渐发育成熟,活动和锻炼增多,体质增强,感染性疾病发病减少,学龄前期儿童淋巴系统发育快、青春期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达成人水平。4、5-6岁时,乳牙开始松动脱落,恒牙依次萌出,易发生龋齿。此期儿童应定期健康体检,监测体格生长和心理行为发育,发现异常及时干预,避免发生发育偏移。
二、儿童体格检查的意义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健康体检目的和意义?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与环境(营养、疾病、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影响,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和疾病预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学龄前期儿童健康体检应该做哪些项目?
按照《儿童健康检查技术服务规范》(卫办妇社发()49号)要求,学龄前期儿童每年应至少1次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检查、五官、心肺听诊等)、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实验室及相关辅助检查(血红蛋白或血常规、视力等)。检查结果发现可疑或异常的儿童,应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治,避免过度检查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三、围绕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在膳食、运动和睡眠方面的建议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模式
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结构是怎样的?
学龄前儿童日常饮食中食物种类和品种应丰富多样,能量和营养素达到适宜水平,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如何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膳食?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础上还至少有两次加餐。一般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晚餐时间比较早时,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晚间加餐不宜安排甜食,以预防龋齿。
儿童膳食注意点:1)两正餐之间应间隔4~5小时,加餐与正餐之间应间隔1.5~2小时;2)加餐份量宜少,以免影响正餐进食量;3)根据季节和饮食习惯更换和搭配食谱。
怎样避免儿童挑食偏食?
鼓励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引导其多选择健康食物。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通过变换烹调方法或盛放容器(如将蔬菜切碎,将瘦肉剁碎,将多种食物制作成包子或饺子等),也可采用重复小份量供应,鼓励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加以改善,不可强迫喂食。
怎样培养和巩固儿童饮奶习惯?
我国2~3岁儿童的膳食钙每天推荐量为mg,4~5岁儿童为mg。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每天饮用~ml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鼓励和督促孩子每天饮奶,选择和提供儿童喜爱和适宜的奶制品,逐步养成每天饮奶的习惯。如果儿童饮奶后出现胃肠不适(如腹胀、腹泻、腹痛)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1)少量多次饮奶或吃酸奶;2)饮奶前进食一定量主食,避免空腹饮奶;3)改吃无乳糖奶或饮奶时加用乳糖酶。
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导
运动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有什么益处?
运动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完善大脑功能,优化神经网络;强健儿童骨骼肌肉,提升心肺功能,预防超重肥胖,提高免疫力,预防成年后多种慢性疾病。运动还可以提高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心理发展,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发展基本动作技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维持终生健康。
学龄前期儿童运动有哪些指导建议?
学龄前期儿童的运动,应以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兼顾该阶段快速发展的多种身体素质,适当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公园玩耍、散步、爬楼梯、收拾玩具等),适量做较高强度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包括有氧运动(骑小自行车、快跑等)、伸展运动、团体活动(跳舞、小型球类游戏等)。
学龄前儿童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分钟以上。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同时,每天应进行至少分钟的户外活动,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天气,可酌情减少,但不应减少每日运动总量。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看电视、看屏幕、玩手机、阅读、画画都是久坐行为。
学龄前儿童睡眠建议
学龄前期儿童睡眠时间是多少?指导建议有哪些?睡眠时间指一天24小时内每段睡眠时间的累计值总和。《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推荐3-5岁儿童睡眠时间为10-13小时。
睡眠卫生指导建议:卧室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可在卧室开盏小灯,睡后应熄灯。不宜在卧室放置电视、电话、电脑、游戏机等设备。要有独立的睡床,有条件的家庭应该让儿童单独一个房间睡眠。规律作息,就寝时间宜固定,一般不晚于21:00,但也不提倡过早上床,节假日保持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睡前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盥洗、如厕、讲故事等。活动内容每天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温馨适度。活动时间控制在20min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儿童处于较安静状态。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能力,允许儿童抱安慰物入睡。
四、小儿常见疾病预防秋季到来,气温变化无常,呼吸道、消化道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儿童患者逐渐增多。
一、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表现,感冒可由病*引起,很容易在孩子之间传播。症状:包括流清水样鼻涕、轻度发热、食欲下降、咽喉肿痛、嗜睡。淋巴腺轻度肿大等,在临床可见到二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A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粘膜上可见多个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甚至溃疡。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3、7型,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表现为高热、咽痛、咽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
预防:注意冷暖,勤洗手,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少去公共场所,远离感冒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孩子精神差、高烧不退,并发咳嗽、气喘等症状时,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二、消化系统疾病:
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及机体防御功能差等特点,故小儿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1.秋季腹泻:主要表现为呕吐、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色水样或者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及电解质紊乱,主要由轮状病*感染引起。2.食物中*:幼儿进食被细菌、细菌*素或*性污染的食物后就会发生食物中*,症状主要包括腹部痉挛、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严重者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大便出现脓血便改变等。
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便器、玩具等的定期消*,如果出现上吐下泻伴有发热、精神差、小便少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不必要的检查。
三、传染性疾病:
常见儿童传染病为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手足口病目前在临床上多见,主要由肠道病*感染引起,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婴幼儿和儿童多发,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预防: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区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不健全、抵抗力和免疫差,容易造成各种疾患,应定期去正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检查,避免因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