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嗅蔷薇,匠心颅底
创新维变,医路前行
群英荟话肿瘤前沿
团队协力颅底手术
(二)
学术周精彩纷呈,采取每天一个专题的形式:白天手术直播,晚上专题论坛,周三至周五的主题分别为:鳞癌、嗅觉疾病、难治性鼻窦炎。
王德辉和余洪猛两位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继续为全国耳鼻喉科同道带来鼻颅底手术的演示,并通过耳鼻咽喉科资讯平台同步转播。
★
手术直播
★
上午9时许,直播通道一赵可庆医生开始了第一例鼻腔鼻窦鳞癌手术。该病例肿瘤范围广,累及右侧额窦、上颌窦内侧、蝶窦前壁、泪囊、眶肌锥和前颅底筛板,转播过程中,在线学员提问对于体积很大无法整块切除的肿瘤应该如何处理?赵可庆医生做出了细致解答,同时主刀医生轮流讲解手术中重要解剖标志和注意事项,学员们获益良多。
直播通道二中,王德辉教授团队带来了疑诊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骨坏死的复杂病例。患者鼻咽腔呈术后改变,顶后壁偏右侧不规则软组织增厚伴部分结构缺损,涉及右侧头长肌以及颅底区。术中见坏死组织,予以扩大清理,完成创面修复。王德辉教授手术过程行云流水,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给学员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紧随其后的是一台占据了左侧筛顶、额隐窝、额窦的骨瘤切除术。骨瘤本身是一个良性病变,但因为生长位置薄弱且阻塞相关窦腔引流,应予以尽早切除。于华鹏医生边做边讲解鼻腔鼻窦、颅底的相关解剖,术式非常经典,为学员们做了一场标准的手术示教。
刘全医生对一例双侧慢性鼻窦炎进行直播示教。在手术开始前,刘全医生先从病例出发,进行了讲解讨论,并在术中强调认识解剖和手术入路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关键操作时进行讲解,充分展示了鼻窦的全面开放。
鼻窦囊肿早期可无症状,若出现鼻窦骨壁破坏,根据囊肿生长的方向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王德辉教授直播展示了鼻内镜下鼻窦肿物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患者左眼视力下降20余年,左侧后组筛窦囊肿,压迫左眶内侧壁及眶上下裂。王教授精巧地的完成了筛窦囊肿的剥离并分享了自己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宝贵经验。
其后,王德辉教授和于华鹏医生共同为一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行鼻内镜下鼻咽扩大切除术。王德辉教授结合临床手术操作技巧,详细描述了鼻中隔黏膜瓣设计和修复的外科技术,并强调了术中需要定位翼突、翼管神经、上颌神经、咽鼓管以及腭帆张肌等解剖标志的重要性。
鼻咽纤维血管瘤因其血供丰富、生长的部位深在,可能侵犯骨质,侵及翼腭窝、海绵窦、颅底,甚至颅内,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复发率高。鼻内镜手术可以达到较小的软组织分离、避免面部切口、提供更好的照明和放大的视野。这样可以对肿瘤边缘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完整切除肿瘤,复发率更低。
刘全医生直播进行了一例右侧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累计右侧鼻腔后部、后鼻孔区、翼腭窝、双侧蝶窦等区域。手术中刘全医生操作灵活,通过详实讲解与精湛解剖技巧,全方位展示了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入路选择及处理技巧。
年4月23日,余洪猛教授团队给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术。余洪猛教授首先对病例进行了讲解,随后示教了一场精美的IIb型额窦手术。手术期间,余教授提醒青年医生在没有先进手术设备的时候要学会使用冷兵器(如:蝶窦咬骨钳等手术器械),清楚地把握各种手术器械的适宜范围;同时,余教授强调,术前要仔细阅读CT,要对病灶有预判,做到心中有数,要理清思路,手术过程才能精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余教授在术间和术后还解答了线上医生提出的问题,让很多临床医生茅塞顿开,余教授精湛的临床技艺为5天手术直播画上完美句号,获得了直播间临床医生们的点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后,感谢美敦力的动力系统为手术带来的便捷,让术者的努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专题论坛
★
晚上的专题论坛内容更为丰富,多位大咖在线云讨论,新型的圆桌会议形式让疾病的特点、诊疗方案得到多方位的诠释。
鼻腔鼻窦鳞癌的综合治疗讨论中,孙敬武教授、王振霖教授、吕威教授、曹志伟教授、赵玉林教授、张革化教授、余少卿教授、宋新貌教授、赵可庆教授等汇聚线上,通过讲座交流,分享了关于鼻腔鼻窦鳞癌现状的治疗方式的经验,并对现有手术技术的进行了思考和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中国科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孙敬武教授作了《选择性内镜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切除术》的讲座。讲解了鼻窦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以及WHO鼻腔鼻窦和颅底肿瘤分类,手术方式的选择,之后结合具体手术病例讲述了选择性内镜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对肿瘤的切除效果,复发的概率及处理方法。
医院的王振霖教授作了《辅助治疗在内镜经鼻鼻腔和鼻窦鳞癌治疗中的作用》的讲座。讲述了手术、放疗、化疗、新辅助治疗对于鼻腔鼻窦鳞癌的治疗效果、复发的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方案,最后强调手术的治疗地位,局控率是预后的最关键因素。
复旦大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宋新貌教授作了《鼻腔鼻窦鳞癌综合治疗的价值》的讲座。宋教授先带领大家回顾了鼻腔鼻窦鳞癌(sinonasalsquamouscellcarcinoma,SNSCC)的预后因素及综合治疗进展,并认为:SNSCC预后较差,综合治疗是最恰当的选择,因此手术非常必要,但需要注意手术时机更重要,这需要紧密的影像学评估。化疗敏感的低分化、未分化癌,首先考虑尽快放化疗,再考虑是否手术,T4期肿瘤依然可以保留器官治疗。即使放化疗后影像学提示边缘阴性,依旧需要手术。
复旦大医院的赵可庆教授作了《内镜下上颌骨截除术的技术细节》的讲座。首先赵教授介绍了术式的演变过程,接下来针对软组织、骨组织等解剖特点讲述了手术中梨状孔的处理、上颌骨额突的离断、唇龈沟的处理、腭部的处理、上颌骨颧突部的处理等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针对黏膜恶黑治疗预后差的特点,治疗主要采用手术联合其他辅助治疗方式,患者主要死于远处转移,而生物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在交流会最后互动讨论环节,针对“放化疗的敏感性预测”,教授们积极讨论,饱含着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宋新貌教授提到可能可以通过影像学及肿瘤的分化程度、生长速度预测放化疗敏感性。随后赵可庆教授提到了手术中硬腭的切除及保留的选择,孙敬武、吕威、张革化教授提到可以通过对各壁骨质破坏程度的观察来决定,并向大家分享了有关病例。赵玉林教授强调了PET-CT的重要性。最后众位大咖针对一名观众提出的上颌窦肉瘤的治疗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在嗅觉相关疾病专题讨论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学院的路中华教授带来《孤独症动物模型的嗅觉效应》。详细介绍孤独症的症状及发病机理,目前基于基因水平的相关研究。简要介绍孤独症动物模型的造模过程后从电生理实验等多种角度详细介绍了此动物模型的嗅觉效应。
来自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脑病生物信息学重点实验室的李安安教授带来讲座《Olfactionandmetabolismstates》。李教授首先介绍了与嗅觉障碍相关的疾病以及嗅觉的感知过程。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嗅觉与代谢状态的相关性。采用膜片钳技术从多种离子通道电生理角度阐述相关机制。他认为机体的代谢状态能调控动物的气味感知和表征,但是目前嗅觉中枢和摄食中枢如何实现神经投射进行关联还不清楚。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李乾教授带来课题《ATF5ActivatesPotentialEpigeneticRepressorsofEnhancerNetworksduringtheChoiceofOlfactoryReceptors》。基于不同的嗅觉神经元亚型贡献的嗅觉广度不同以及一个神经元一个受体的机制,详细阐述了嗅觉受体传输的神经网络机制,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