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健康频道9.2日讯(通讯员秦伟)医院门诊来了一位七岁的小患者,孩子的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这阵子眼睛老是不舒服,经常不自觉的频繁眨眼睛,之前也说过他几次,以为孩子调皮捣蛋故意的,就没理会。后来孩子眨眼越来越频繁,孩子还说眼睛不得劲,以为孩子患上结膜炎了,就去药店买了点眼药。”
“给孩子用了两个月眼药水,发现情况并没有改善,并且还新出现了耸肩、甩头等奇怪动作。我们觉得不对劲了,赶紧带孩子医院,做了检查后医生说孩子不是结膜炎,是患上抽动症了,我当时就慌了。如今看着孩子要花更多时间来治疗,心里总觉得对不起孩子。”张女士说。
“孩子现在不止是眨眼睛,全身抽动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张女士后悔不已,如果早点知道结膜炎和抽动症的区别,也不必耽误这么多时间。”
医院儿科医生代杰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类疾病的确很容易被忽视,而且再加上我国对这方面知识普及也不够,所以类似张女士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会出现这种失误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目前孩子现在年龄尚小,好好配合医生干预,孩子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的!
孩子爱眨眼睛,怎么判断是眼部疾病还是抽动症?
结膜炎:是由于儿童不注意卫生,用脏手脏毛巾擦眼睛之后,细菌和病*感染引起的,由于发炎刺激,儿童会觉得不适和疼痛,所以就会不停眨眼,同时伴有结膜充血、水肿,有时会分泌*色分泌物。
抽动症:是由于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全,下丘脑分泌多巴胺过多,锥体外系的运动神经子神经发生了失调而导致的一种神经性疾病,经常伴有眨眼、甩头、耸肩等一系列反常动作。可以分为:
1、面部肌肉抽动:例如眨眼、翻眼、斜眼、扬眉、皱眉、撅嘴、咧嘴、歪嘴、张嘴、伸舌、舔嘴唇、缩鼻、皱鼻、做怪相等。
2、头颈部肌肉抽动:例如点头、摇头、仰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
3、躯干部肌肉抽动:例如挺胸、扭腰、腹肌抽动、鼓肚子、吸肚子等。
4、上肢抽动:例如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5、下肢抽动:例如抖腿、踢腿、踮脚、跺脚、伸膝、屈膝,甚至步态异常。
6、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唾沫,长出气,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代杰医生指出,有些抽动症患儿前期病情比较轻,只有眨眼症状,此时就比较容易被误诊为结膜炎,其实抽动症的病理和结膜炎完全不一样,抽动症是神经性疾病,并不会出现结膜炎的红肿、发炎症状,也不会分泌*色的分泌物。
抽动症对于孩子会产生哪些危害?
1、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抽动症一般在5岁到10岁发病,如果不治疗让他自然好转,就有可能会延续到青春期。孩子得了抽动症他会有一种表现,这种表现比较典型,就是会出现反复的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比如说耸肩,比如说挤眼,比如说皱眉等等。这种表现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使得孩子患得患失,特别的自卑。甚至会走进相反的极端,非常的暴躁,情绪控制不住,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种影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
2、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记事了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必然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轻则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而重则就会引发抑郁症,躁郁症等心理疾病。而且因为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会孤立得抽动症的儿童,这样时间长时间的被孤立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3、影响生活
一些严重的得抽动症的孩子,他们连生活自理都会变得比较困难,自己没有办法照顾自己。如果家长到了这时候再不给孩子治疗,恐怕耽误的就是孩子的一辈子了。照顾孩子并不能照顾孩子一生,并不能认为我每天照顾他就能剥夺他治疗的权利,不管怎样都要尽全力去救治孩子。
4、让孩子产生社交障碍
抽动症患儿是没有办法和家长建立一个稳定的关系,因为他们会有一种被害心理,认为自己是这种情况,全是父母导致的。和家人的关系处不好,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速成,会产生沟通的障碍,抗拒别人的交流和身体接触。即使后期治好了,这种沟通障碍也有可能延续很长时间,非常影响孩子的前途。
5、影响孩子学习
有一部分抽动症儿童,他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上课的时候也会因为不停的抽动而不好好听讲。而且有的时候抽动也会影响别人,老师不可避免会产生区别对待,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差。孩子的成绩不好,影响的是一辈子的事,所以家长不能在孩子打基础的时间段放任孩子的疾病不管。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对孩子非常严厉,让他好好学习,有抽动症必须加以解决,不然家长的期望是没办法实现的。
代杰医生提醒大家:眼部抽动因为其症状表现单一,一般难以发现,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还有人会将此与其他眼部疾病相混淆。
其实,儿童眼部抽动与其他眼部疾病有明显的区别,家长要注意及早检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不停地眨眼,一定要仔细分辨,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万一被误诊,反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抽动症的治疗干预,越早越好。
医生介绍:代杰
医院主任医师,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长期专注于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在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等疾病的评估和干预上造诣深厚。
壹点号六一儿童健康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