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染病的病程规律
1、潜伏期:数小时至数月不等一般无外部表现;
2、前驱期:持续1至3天(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不振等);
3、症状明显期:典型性表现;
4、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
二、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饮食传播(消化道传播)
难忘:上海甲肝大流行祸起毛蚶。据统计,当时吃过毛蚶的上海市民,约有万人;在35万甲肝患者中,有85%的人生吃毛蚶。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经虫媒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蚊→流行性乙型脑炎;蚤→鼠疫;虱→斑疹伤寒。
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
三、传染病的预防
(一)发现传染病患儿,立即隔离治疗(管理传染源)
(二)做好消*工作,培养儿童健康意识与卫生习惯(切断传播途径)
(三)家长按时完成学前儿童疫苗的接种工作(保护易感者)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四、儿童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特点:由流感病*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末春初流行。
症状:潜伏期数小时至3天不等。起病急、高烧、寒战、头痛、咽痛、乏力、咳嗽、鼻塞、流涕。
流感与普通感冒一样吗?
护理:
(1)高烧时卧床休息。病儿居室要有阳光,空气新鲜。饮食宜易消化、有营养,多饮水。
(2)可选用板蓝根、金银花、*连、连翘、*岑等药物。
(3)患儿高烧时应适当降温。婴幼儿多采用物理降温法。
2、流行性腮腺炎
又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4-21日,一次感染,终身免疫。
症状:起病急,可有发烧、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1-2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有轻度压痛。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
护理:
(1)注意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
(2)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冷敷。
(3)在腮肿期间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
3、麻疹
麻疹是由病*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及眼的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病*离开人体后,生命力不强,在流动的空气中或日晒下半小时即被杀灭。
症状:
病初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
发热后2-3天,在口腔两侧的颊粘膜上有白色的小点,针头大小,周围有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
发烧后3-4天,开始出皮疹。皮疹先由耳后出现,渐至颈部、面部、躯干、四肢,最后手心、脚心出疹。皮疹颜色鲜红,皮疹之间可见到正常皮肤颜色。
4、猩红热
猩红热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突发高热,一般发热至38℃-39℃),咽痛明显。发热后24小时出现皮疹,一日内遍布全身,弥漫猩红色密集点疹,疹间无正常皮肤。病后两三天,舌头肿大突出,很像杨梅,故称“杨梅舌”。
5、风疹
是由风疹病*引起的一种比较轻的传染病。
特点:潜伏期为14-21天,传染期大约是发疹时的前后5-7天,患儿除了轻微发热和出疹外没有强烈的生理感受,所以常常被一些家长、老师忽略,但是这种病*对于腹中胎儿来说则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6、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
症状:
(1)病初1-2天有低烧,以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至躯干、四肢。
(2)最初的皮疹是红色小点,1天左右变成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
(3)在病后一周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陈旧的皮疹已结痂,也有的正处在水疱的阶段,所以在病人皮肤上可见到3种皮疹:红色小点、水疱、结痂。出疹期间,皮肤刺痒。
护理
(1)发烧时要卧床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开水。
(2)给病儿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水痘感染,日后会落下疤痕。
(3)勤洗内衣和床单。
(4)须隔离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没出过水痘的孩子要避免和病儿接触。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感染引起的疱疹性传染病。
最先出现轻微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及全身不适。指(趾)的背面、侧缘、手掌等部位,尤其是指(趾)甲周围,有时在臀部、躯干和四肢发生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水疱。口腔内在舌、硬腭、颊黏膜、齿龈上发生水疱,破溃后形成潜在的糜烂,因疼痛而影响进食。
8、急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由病*或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部疾病。患病畏光、眼部疼痛,早上醒来时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黏住,不易睁开。内侧结膜发炎,表现为白眼珠发红。
9、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特点: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菌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经口传染。好发于夏秋季。
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需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愈后较好。
预防:加强饮食卫生的管控,防止“病从口入”;教育幼儿注意如厕卫生,同时教师也应做好手部与环境的卫生消*工作。
10、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简称乙脑。经蚊虫传播。本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
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起病急,发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其后伴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等。
11、流行性脊髓膜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数小时突起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有瘀斑,多为星状出血点和皮疹瘀点指压不退色,发病24小时出现脑膜炎症状,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等。
预防:室内勤开窗通风;高发季节避免密集场所;注射免疫制剂。
12、寄生虫病
蛔虫病——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
蛲虫病——蛲虫寄生所致的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症状:一般以夜间肛门及阴部奇痒为临床特征,患儿肛门附近肉眼可见蛲虫卵。
寄生虫病的预防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内衣裤;
(2)不生食肉类,蔬果彻底洗净后食用;
(3)不穿开裆裤,避免交叉感染